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82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油藏资源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会对环境产生持续的不利影响,对这些影响进行经济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油藏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经济评价研究,得出油藏资源开发过程的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142.
针对牛心坨潜山油藏在直井注采开发方式下,存在水窜严重、采收率低的问题,在储层分布研究基础上,开展储层分类综合评价,重新构建油藏地下认识体系.综合运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确定利用水平井重新构建油藏注采系统的二次开发思路,纵向上分段部署水平井,实现油藏立体开发.目前先导试验取得较好效果,油井产量是周围直井的2.5倍,水平注水井吸水指数是直井的4.3倍.研究成果为同类型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43.
对复杂断层油藏蒸汽注采过程采用自适应网格法进行了数值研究,将断层处理成绝对渗透率极低的介质,而不是内边界.当利用自适应网格法划分网格时,并没有将断层区域处理成细网格,而是当蒸汽锋面尚未波及时自适应地采用粗网格.对于最精细层上含有断层的网格的渗透率提出了简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重正化方法计算自适应网格各层粗网格的等效渗透率.数值结果表明:断层附近物理量变化较缓时采用较粗层次的网格不影响计算精度,采用自适应网格法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复杂断层油藏蒸汽注采过程的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144.
为改善伊拉克AHDEB复杂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Khasib层小层间强非均质性导致水平井注水水窜、波及体积较小等问题,在油藏注水突破机理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注采评价优化方法研究。依据水平井井轨迹纵向穿行储层及生产特征情况,划分了3类特征井,并根据其不同生产阶段的生产特征定义了5个评价指标:历史生产因子(IDH)、剩余储量因子(IDR)、生产潜力因子(IDF)、注水需求因子(IDI)和提液生产因子(IDE),建立了单井注水生产分级雷达综合评价图版,定量表征了水平井在不同生产阶段的生产能力,结合地层压力变化数据可实时指导油藏注水优化。结果表明,该图版可以合理评价Khasib层单井注水开发效果,单井调整后生产效果良好,研究结果为实施“一井一策”的差异化精细注水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5.
含酸性气体(H_2S和CO_2)的挥发油藏选择回注溶解气开发,既能减缓压力衰竭,又可以节省酸气处理费用。但回注含酸气组分的溶解气对原油相态与物性影响规律尚不明确,进而制约了注气开发效果的预测和注气组分的优化。以国外某挥发油藏为例,在组分划分和PVT实验拟合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注气膨胀实验研究了溶解气及H_2S和CO_2等主要气体组分对原油相态与物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溶解气中的H_2S和CH_4对原油p-T相图影响显著,而CO_2和溶解气对原油p-T相图影响很小;酸性气体除降黏能力低于CH_4以外,在降低原油饱和压力、降低原油挥发性和膨胀原油体积方面均强于CH_4;含酸气挥发油藏回注溶解气有利于提高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46.
透镜状砂岩体油藏成藏运移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藏开发与成藏运移都具有借助流体传递能量建立动态平衡的特征,二者具有动态相似性.作者运用油藏开发中的毛管压力曲线对透镜状砂岩体油藏成藏运移的机理给予了合理解释,并分别对透镜状砂岩体油藏烃源岩的幕式排烃机理和砂岩体阶段式充注机理进行了系统阐述.透镜状砂岩体油藏成藏运移过程中幕式排烃和阶段式充注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过程,只有当二者协调一致时,才能完成透镜状砂岩体油藏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147.
认识致密油藏的生产特征及产量递减规律,有助于实现该类储量的有效动用和效益开发.通过分析红河92井区试采井的历史生产数据,明确不同生产阶段产量下降的递减规律,建立了该井区长8储层致密油藏产量的指数和双曲产量递减模型,并利用模型对生产井未来产量、递减率等指标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同时提出温和注水、体积压裂及"压-采"一体化等开发策略建议,为提高致密油藏的采收率和整体开发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8.
裂缝稠油油藏流体流动裂缝开度界限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裂缝稠油油藏中,裂缝储量易开发,基质储量难开发。然而,划分裂缝和基质的开度界限及基质中微裂缝可流动开度下限均难以确定。针对A裂缝稠油油藏,基于渗流理论和微观机理实验,初步探索得到原油"可动"开度绝对下限3μm左右、原油"可动"开度技术下限10μm左右、原油"易动"开度绝对下限5μm左右、原油"易动"开度技术下限15μm左右、水驱油"最佳"开度界限40~50μm等5个A裂缝稠油油藏开度界限。可动开度下限可指导计算有效储量,易动开度下限可指导划分裂缝基质储量,水驱最佳开度界限可指导井位部署。研究思路与方法,对同类油藏开发研究具备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9.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发育一套厚层泥岩沉积,并发育多套碳酸盐岩、粉砂岩夹层,具备形成致密油藏的良好条件。从烃源岩、储层特征,含油饱和度及其主控因素等方面详细总结了致密油藏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了江汉盆地新下Ⅱ油组致密油藏的形成环境。分析结果认为,致密油藏具有自生自储、烃源岩成熟度低,储层致密且厚度小、层数多,油藏含油饱和度低,油藏大面积准连续分布的特征。亚热带湿润气候下的盐湖沉积环境是决定致密油藏特点的主要因素。综合烃源岩及储层发育条件,初步确定了江汉盆地致密油藏有利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50.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阶段,调剖堵水已成为降低含水率、实现老油田稳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一般的调剖只能实现近井地带的调剖,而且对温度和矿化度都有一定的的限制。针对中原文-25东油田高温、高矿化度、高含水率的"三高"情况,该油田运用了一种新的调剖堵水方式——低张力聚合物微球调剖。研究表明聚合物MS-C的初始粒径为43.5 nm,高温溶胀一周后,粒径能增大16倍,且在不同矿化度和不同离子地层水中的稳定性较好。通过填砂管物模实验发现,注入微球后驱替压力有明显上升,且采收率提高了10.73%;注入表面活性剂后采收率提高了8.57%;聚合物微球和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的低张力微球体系可使采收率提高15.74%。在1∶1.5的渗透率极差下,低张力微球体系驱提高低渗管采收率34.32%,综合采收率提高19.91%。聚合物微球的抗温耐盐特性、高温下的良好膨胀性能以及物模驱替实验结果综合表明:低张力聚合物微球调驱结合提高采收率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