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4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5 毫秒
51.
用投影及图像处理提取薄型聚氯乙烯(PVC)材料断口的轮廓线,通过改变图像分析仪中观察码尺分辨率的方法研究该材料断裂痕迹的分形特 性,用该方法测定了15条PVC薄片断口轮廓线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由于加工不当引起脆性断裂的PVC薄片断口具有分形结构,这些材料断裂的分形维数是0.99-1.183。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 40Cr T10A钢恒温超塑性固相焊接过程中焊接面断口的观察与分析 ,认为超塑性固相焊接接头形成过程中焊接面各微区焊合状态是非均匀的 ,并呈现出不同的断口形貌特征 ;若按微观上断口形貌特征分类 ,整个断口可分为类原始界面区、准冶金结合区和冶金结合区 3个特征区域 ;接头形成过程可描述为冶金结合区增加、准冶金结合区逐渐增大而类原始界面区逐渐减小的过程。  相似文献   
53.
金属断裂及断口分类的逻辑问题与修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剖析了一些文献中关于金属断裂及断口分类方面普遍存在的逻辑错误,提出了笔者的分类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54.
石英砂表面特征的断裂力学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5.
于杰  吕禾青 《贵州科学》1992,10(2):67-72
本文对PVC在拉伸、弯曲、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断口形貌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PVC的断裂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裂纹萌生是由较大的第二相颗粒引起的,放射扩展区内的放射花样收敛处指示着裂纹源。PVC遵循次级裂纹破裂模式时形成微坑形貌。分子链滑移取向后再破裂形成纤维形貌,脆性断裂形成岩石状花样。  相似文献   
56.
对陶瓷材料进行的显微电镜断口分析表明:压电陶瓷材料断裂方式主要是溜晶断裂和解理断裂或是两的混合,且溜晶断裂优于解理断裂;应用Sol-Gel方法制备的陶瓷材料其显微结构好,宏观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57.
本文对国产几种牌号(氧化铝系和氮化硅系)的陶瓷刀片在车削淬硬钢时发生的刃具初期破损形式进行了分析、归类,从断口形态方面分析了陶瓷材料的断裂性质,基本弄清了陶瓷刀具初期破损与切削分力之间的关系,找到了不发生刀具初期破损的切削条件,为消除破损和更好使用陶瓷刀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针对某型粉末冶金齿轮在运行期间出现的断齿现象,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断口形貌、成分,发现断口位置存在大量球状铁碳化合物,表明原工艺由于烧结温度、时间不足,造成了粉末之间结合力弱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以Fe 1.8Ni-0.5Mo-1.2Cu-0.2C预合金粉为研究对象,改进烧结工艺,采用压制、烧结、淬火与低温回火的新工艺,制备出的齿轮珠光体数量级别为珠60,热处理后齿轮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和铁素体组成,冲击韧性由9.8 J/cm2提升至15.2 J/cm2。结果表明,改进工艺能够显著提升粉末间的扩散、熔焊和再结晶效果,提高组织致密性和冲击韧性并使组织具有一定塑性。  相似文献   
59.
测定了螺纹钢在热轧、退火、正火状态下,码尺度度为2.5-62.5μm的分形维和它们的自相似结构上界长度。表明在不同码尺范围,维数和上界不同,在10-62.5μm区间,维数高,强度低,塑性好。  相似文献   
60.
碳纤维高应变率拉伸破坏形态的应变率效应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反射式间接拉伸Hopkinson杆实验装置,测试碳纤维在应变率1500-3000s^-1范围内的拉伸性质。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在拉伸性质上是应变率不敏感材料,这与目前已有实验资料一致,但对碳纤维断裂端的断口形状观测表明,碳纤维破坏形态是与应变率相关的,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断口形态逐渐光滑。破坏形态的差异也导致了拉伸力学性质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微弱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