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摘要: 实验动物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神经科学的各项研究也都是建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之上。近年来,随着实验动物资源的丰富和生物学特性的挖掘,越来越多的实验动物可供进行神经科学的研究。结合当前神经科学的研究前沿,我们选取了一些不同层次、各具特点的实验动物作一总结,为实验动物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62.
斑马鱼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斑马鱼是一种重要的脊椎动物模型,广泛应用于发育生物学、遗传学、毒理学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近年来, 斑马鱼在免疫学领域的应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斑马鱼的免疫系统与高等脊椎动物相比较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 性。本文就近年来对斑马鱼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3.
斑马鱼分枝杆菌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马鱼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模式生物,在生物学和医学的许多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国内外对于其病害的研究极少。分枝杆菌病是实验斑马鱼的常见病,危害最大,约占其总病例数的20%。斑马鱼对分枝杆菌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因此该菌对实验斑马鱼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影响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实验。本文从病原的种类,生物学特性,疾病的症状,诊断方法和病原检测技术以及控制等方面对斑马鱼的分支杆菌病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并能积极的展开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4.
斑马鱼是目前国际上用于实验研究最广的鱼类,但是鱼类实验动物尚未实现实验动物的标准化,甚至还没有国家或地方统一的技术标准。本研究收集、分析整理了实验用斑马鱼的主要疾病以及培育饲养实验用斑马鱼所面临的生物净化问题的资料及数据,为我国鱼类实验动物标准的制订和标准化鱼种群的建立及其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设计一套实验鱼的质量控制实验,将两组不同健康状况实验鱼暴露于同一化学污染压力下,比较两者不同的压力响应,同时对现行的实验用鱼质量控制要求的适宜性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采用OECD 203鱼类急性毒性实验方法,以重铬酸钾(K2Cr2O7)作为实验鱼质量控制实验的参比样品,分别将健康斑马鱼(HZ)和生病斑马鱼(SZ)暴露于不同浓度灭多威(Methomyl)的水溶液中96 h。记录24 h4、8 h7、2 h和96 h的死亡率。确定96 h鱼类死亡50%的受试物浓度,半数致死浓度用96 h-LC50表示。结论在96 h的实验周期中,健康斑马鱼的K2Cr2O724h-LC50为323.38 mg/L,Methomyl 96 h-LC50为4.91 mg/L;病鱼K2Cr2O724 h-LC50为302.55 mg/L,Methomyl 96 h-LC50为3.04 mg/L。说明两种斑马鱼虽然都符合K2Cr2O724 h-LC50在200~400 mg/L之间的实验用鱼质控要求,但两种健康状态的鱼对于同一化学污染压力下的96 h-LC50却有较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6.
 为进一步研究萘醌化合物对斑马鱼致毒机理,选取甲萘醌、阿托伐醌、布帕伐醌、2-羟基-1,4-萘醌和2-乙酰氧基-1,4-萘醌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核试验方法研究了这5种萘醌化合物对斑马鱼肝脏96 h内染色体的损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这5种萘醌化合物对斑马鱼肝脏染色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微核效应.其中以甲萘醌最为明显,2-乙酰氧基-1,4-萘醌微核效应最弱;且这5种萘醌化合物微核效应均呈现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关系.说明萘醌化合物可在不同程度上引起斑马鱼染色体的损伤,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67.
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编码的G-蛋白偶联受体(v GPCR)是病毒致瘤蛋白,能够促使宿主血管增生以及肿瘤发生.本研究采用显微注射法将v GPCR基因导入单细胞期斑马鱼受精卵;利用形态学观察、RTPCR、血管生成定量分析和血管染色法分析v GPCR对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v GPCR对斑马鱼胚胎早期形态发育无明显影响,但能导致斑马鱼胚胎肠下静脉血管形态产生畸形.本研究首次表明斑马鱼能够成为v GPCR致病机理研究的模式生物.  相似文献   
68.
芦荟大黄素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及运动行为学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马鱼胚胎为模型,研究芦荟大黄素对胚胎发育和行为学的影响。结果显示,1.0 μg/mL及以上浓度的芦荟大黄素对斑马鱼胚胎有致死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芦荟大黄素对斑马鱼胚胎的孵化过程有阻滞作用,1.0 μg/mL及以上浓度的芦荟大黄素使斑马鱼胚胎出现了卵黄延伸异常、发育迟缓和身体弯曲等畸形现象,但是对斑马鱼仔鱼的运动行为学无明显影响。本实验结果提示,临床应用芦荟大黄素治疗如孕妇这类特殊病人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69.
探讨不同浓度的昆布多糖对氯化镉诱导的斑马鱼骨骼发育毒性的改善作用。选用发育正常的72 hpf斑马鱼胚胎,加入100 μg/L浓度的氯化镉,同时加入不同浓度(25、50、100 μg/L)的昆布多糖。3 d后,用钙黄绿素进行染色2 h,在体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骨骼发育的情况,拍照并计算硬骨部分的荧光染色面积。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昆布多糖溶液对氯化镉诱导的骨骼发育毒性均呈现出一定的改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100 μg/L浓度的昆布多糖溶液对斑马鱼骨骼发育的改善作用最显著,25 μg/L浓度作用最弱。研究结果表明,昆布多糖对氯化镉诱导的斑马鱼骨骼发育毒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0.
斑马鱼肌肉GPT酶的反应体系及对Nic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斑马鱼肌肉匀浆上清液为酶液,用L_(25)(5~6)正交和极(方)差分析确定GPT最佳反应条件:酶浓度1.6 mg/mL、α-酮戊二酸4 mmol/L、反应体系pH8.0、反应温度45℃及反应时间45 min,其中酶浓度、温度及时间对GPT活性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GPT反应最适条件下测得0.1、0.2、0.3、0.4、0.5及0.6 mg/L的Nic急性水浴暴露斑马鱼4 d时,其活性诱导率分别为12.42、23.86、32.03、42.37、50.65及64.16%,Nic暴露浓度与GPT活性诱导呈良好的直线关系(y= 0.6259x+0.7036,R~2=0.9259).初步推定斑马鱼肌肉GPT是Nic致其生化毒性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