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采用转基因斑马鱼T_g(lyz:EGFP)-Lyz fish为模型,探讨了重金属镉对转基因斑马鱼的胚胎毒性和免疫毒性.结果表明,相比空白对照组,0.1μM和1μM CdCl_2对斑马鱼胚胎产生一定的毒性影响,并促进溶菌酶(lysozyme C,lyz)标记的斑马鱼体内的中性粒细胞的荧光表达.随着CdCl_2浓度的增加,24 h血流障碍、56 h死亡数和56 h孵化抑制等指标均呈现递增趋势;在CdCl_2诱导下的斑马鱼仔鱼体内的中性粒细胞增多并向发生炎症部位分布,主要趋向于肝脏部位聚集.因此,本研究对转基因斑马鱼在环境污染物的免疫毒性检测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中国基础科学》2012,(3):13-13
脑血管网络是一个高度复杂、精细的三维网络。该结构是如何成形的一直以来都令人困惑。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神经所的杜久林研究组与合作者,通过对活体斑马鱼中脑所有血管进行连续数天的三维成像和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发现在发育过程中尽管大量脑血管在不断形成,但脑血管三维网络结构却在不断简化;通过连续跟踪每根血管的生长及其所承载的血流速度,发现脑血管网络的简化是由处于局部复杂网络中的血管消失即血管修剪造成的;这一简化过程降低了血管与血管间血流速度的差异,避免了不稳定的双向血流,提高了整体脑血流速度,使动脉到静脉血流更为有效。他们的研究显示,在修剪发生前,即将消失的血管上的血流速度和血流剪切力均低于相邻血管,  相似文献   
33.
《奇闻怪事》2013,(7):53
如同人有"左撇子"一样,鱼也有类似"左撇子"的鼻子。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斑马鱼发挥嗅觉作用的主要是左鼻子。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发现,随着斑马鱼发育,大脑中负责嗅觉的基因只在左脑中强烈发挥作用,因此左鼻就成了主要发挥作用的鼻子。研究小组认为,如果继续深入研究,将来也许会弄清人脑中产生左右  相似文献   
34.
由于斑马鱼优异的生物学特点,其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的相似度高,斑马鱼越来越多的用于生态毒理学研究中.对斑马鱼在常规的毒理学实验,评价纳米粒子、环境激素等环境污染物对水生生物影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斑马鱼在未来生态毒理学领域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了不同光周期急性暴露对雄性斑马鱼(Danio rerio)攻击、焦虑和恐惧行为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组(正常光周期)、短光周期组和长光周期组,连续暴露雄性斑马鱼成鱼3 d,在暴露结束后统计斑马鱼的各种行为参数。【结果】1) 与对照组相比,短光周期组斑马鱼的近镜频次和撞镜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不同光周期组中斑马鱼焦虑行为指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3) 短光周期组在斑马鱼皮肤匀浆液暴露后浮到上层的次数明显比对照组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光周期暴露抑制了斑马鱼的攻击和恐惧反应,将对斑马鱼的种内/种间竞争、繁殖、社交行为、存活等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多种环境雌激素长期暴露对斑马鱼精子发生的影响。【方法】联合使用环境剂量的雌二醇(E2)、乙炔基雌二醇(EE2)、己烯雌酚(DES)、4-叔辛基苯酚(4-t-OP)、4-壬基苯酚(4-NP)、双酚 A(BPA)等6种环境雌激素以及单独使用低剂量(5.65ng·L-1)EE2连续暴露斑马鱼(Danio rerio)雄性成鱼60d。【结果】单独使用 EE2暴露处理对斑马鱼性腺成熟度、精巢质量、精子数量和精巢的组织结构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影响;而联合使用6种环境雌激素暴露处理则降低了斑马鱼精子数量,与不进行环境雌激素处理的对照组的精子数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改变了精巢组织结构。单独使用 EE2暴露处理上调了基因20β-hsd 和cyp26a1 的表达;联合使用6种环境雌激素暴露处理则上调了雌激素和孕激素合成相关基因cyp17a1,cyp17a2,cyp19a1a 和20β-hsd 的表达,并明显抑制雄激素合成酶基因cyp11b2的表达。联合使用6种环境雌激素暴露处理还上调了减数分裂起始相关基因aldh1a2 和cyp26a1 和减数分裂标记基因sycp3 的表达,表明这一处理抑制减数分裂起始,并增强减数分裂。【结论】多种环境雌激素的实际雌激素效应可能远强于各种环境雌激素效应的叠加。与单种环境雌激素相比,环境雌激素混合物可能具有更强的生殖风险。
  相似文献   
37.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22):14-14
斑马鱼造血系统发育调控新进展,绘制出黄瓜基因组精细图,发现一种新型干细胞技术,量子计算研究获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8.
采用斑马鱼研究铅和铬共存的联合毒性。二价铅对斑马鱼的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71、155和146mg/l,六价铬对斑马鱼的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2、67和50mg/l。在浓度1∶1的情况下,铅和铬共存对斑马鱼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5、29和26mg/l。根据Marking的指数法求得24h、48h和96h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089、061和043,皆大于零,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9.
孟凡丽 《世界科学》1997,(12):16-17
20世纪70年代末,当发育遗传学家克里斯蒂那·纽斯莱.福尔哈特(ChriaianeNusslein-Volhard)和恩里克·维肖思(EricWieschaus)使上千只果蝇的DNA随机突变,然后筛选出它们子代的胚胎缺陷型时,发育生物学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实验之一便开始进行了。他们为研究一系列曾经是神秘的发育过程中的遗传因素开辟了道路,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如今,纽斯莱福尔哈特和他的同事们又做了一次类似实验,这次主要是针对动物界中的脊椎动物。他们以斑马鱼为材料,应用其已有的技术生产出了一种稀奇的新型变异动物——这为未来发育生物学的进展打下…  相似文献   
40.
以二噁英为主的持久性环境污染物质具有强力的致癌、致畸性、致死性,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实验使用其中毒性最强的环境污染物质2,3,7,8-四氯-二苯基-对-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以下略为TCDD)作为标准对斑马鱼胚胎进行了染毒.实验结果表明TCDD可以引起斑马鱼下颌的短下,并且这种短小是以TCDD的浓度为依存的,通过原位杂交试验表明TCDD引起斑马鱼下颌短小与goosecoid基因以及与形态发育密切相关的ptd基因表达欠缺.因此本试验预示TCDD引起的下颌短小是特异性的,以下颌的短小作为TCDD对斑马鱼形态学发育影响的一种评价指标是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