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16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7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6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Elemental carbon?EC) is a C-rich, O-H-S-N-depleted substance that is necessarily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combustion. Due to the logn-term use of fire by cave-inhabiting ape-men,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揺lemen-tal carbon?would be necessarily left behind in the corre-sponding strata inside the cave. The sepaation of EC was effected by the chemical method and the contents of carbon were determined on an element analyser and a self-made measuring system. The concentration of Ec in the hearth,the exhibited ash samples collected from near the hearth un-earthed in the 1930s, and the three samples of accumulated material collected from the tenth bed are 43.74%, 1.77%,3.88%,1.87% and 1.11%,respectively; those of the equivalent samples from the tenth bed outside the cave and samples from the fourth and seventh beds are at least one order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the former抯. The abov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mpling location of the tenth bed may be close to the hearth. Sampling over a wider range may lead to the finding of a location whe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EC are corresponding to the maximum values of EC in the hearth. The determination and study of EC may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the use of fire by Peking Man.  相似文献   
72.
山东胶州赵家庄遗址4000年前稻田的植硅体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稻田遗迹的确认和研究, 不仅是中国稻作农业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也是东亚地区稻作农业东传路线研究中的关键内容. 由于受到考古学资料和研究方法的局限, 一直没有发现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稻田遗迹. 在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中识别了可能是稻田遗迹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胶州赵家庄遗址稻田遗迹土样的植硅体, 结果证明该遗址保存有4000年前的稻田. 这是中国北方首次采用系统的植硅体分析方法确认的新石器时代稻田遗迹, 对于东亚地区水稻东传路线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赵起超 《科技资讯》2007,(24):164-164
文物产生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在自然和历史的发展变迁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有的甚至难识真面目,给人们认识它的年代与价值造成很大困难.特别在历史上,一些人出于盈利等不同的目的,采取各种手段制造假古董,鱼目混珠,使人对文物真假难辨,更增加了认识文物的难度.通过鉴定辨识文物真假,就成为鉴定文物的首要任务.本文就目前文物收藏的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综合文物鉴定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广大文物爱好者的鉴赏能力及对整个文物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石质文物性地质景观是在人类历史上人工修饰自然景观而成的石窟、石雕、岩画以及古矿冶遗址等。本文论述了文物性地质景观的研究动态,分析了我国文物地质景观的类型及工程地质环境,针对石质文物地质景观普遍存在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提出了石质文物地质灾害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5.
专家指出,自古至今书画文物复制仍然是保护文物的一项重要手段.其中珍贵名书画的色彩还原是其重点.本研究针对中国国画常用颜料色彩特性及国画色彩老化现象,利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色彩学理论在Windows XP环境中使用Visual C .NET编程,构筑中国国画计算机色彩还原原型系统.为国画色彩还原提供了常用的色阶、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曲线调节之外,还研发了基于HSV色彩空间的国画常用色彩还原,以及指定任意色域的色彩还原微调系统.经专业人员试验,达到了较好的计算机国画色彩还原效果.  相似文献   
76.
石质文物性地质景观是在人类历史上人工修饰自然景观而成的石窟、石雕、岩画以及古矿冶遗址等。本文论述了文物性地质景观的研究动态,分析了我国文物地质景观的类型及工程地质环境,针对石质文物地质景观普遍存在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提出了石质文物地质灾害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7.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环境地质条件及地质病害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区被发现后的几十年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各发掘点内出现了诸多不同类型的地质病害,严重威胁着遗址区的安全与保护.基于此,通过现场及室内试验对遗址区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岩石薄片镜下鉴定、岩石化学分析及崩解试验等对影响遗址区病害的因素及机理做了分析.结果发现,周口店遗址区7个发掘点共有20处类型不一、规模不等、变形程度不同的潜在地质病害点.其破坏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地质、环境及人类活动3个因素,其中着重讨论了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点处由于其胶结物成份不同所以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方式也不同.图12,表3,参8.  相似文献   
78.
姬琦 《中国西部科技》2007,(10):179-181
石质文物性地质景观是在人类历史上人工修饰自然景观而成的石窟、石雕、岩画以及古矿冶遗址等.本文论述了文物性地质景观的研究动态,分析了我国文物地质景观的类型及工程地质环境,针对石质文物地质景观普遍存在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提出了石质文物地质灾害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9.
城头山遗址从大溪文化到石家河文化,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根据城头山遗址的最新考古资料,从墓葬习俗和生产工具等方面加以分析判断,初步证明了大溪文化时期的城头山住民,经历了从母系氏族繁荣末期向父系氏族的过渡,并在大溪文化后期率先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这对大溪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的传统观点是个冲击。  相似文献   
8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日新月异。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古建遗存、传世典籍、文书器物、传统技艺等因具有特殊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不可避免的印人人们的脑海之中。为适应新时期文物法制建设的需求,完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加强历史、文化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同时以科技引领文物法制化事业的新发展,使得我国的文物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