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67篇
教育与普及   14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3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4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580篇
  2012年   655篇
  2011年   871篇
  2010年   879篇
  2009年   956篇
  2008年   1014篇
  2007年   859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324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传统的俄罗斯文学在叙事结构上往往遵循的是封闭型的叙事框架,新俄罗斯文学时期这一传统的叙事结构被打破,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开放性的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42.
建构全纳教育理念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欣 《泰山学院学报》2007,29(4):114-117
全纳教育是21世纪国际教育的新思潮,体现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理想境界。借鉴全纳教育的人权观、平等观、民主观、学习观、课程教学观等先进教育理念,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43.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经历了五四时期的觉醒期,30年代至70年代的消融期和80至90年代后的发展期。在女性意识的嬗变发展过程中,显示着女性意识由自觉走向自醒,由模糊困顿到明晰多样。从不同阶段女性意识的不同特点中,可以透视出20世纪女性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44.
本从翻译实践的视角,对当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专业设置,教师配备,翻译观念等各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反思,指出外企内部的英语翻译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和规律性,并极力倡导英语翻译的教学与研究与中国现实的翻译实践需求的密切结合。这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和研究,以及有志从事翻译工作的广大英语专业学生的自我定位和方向调整,有着较为实际的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45.
从语言的观点看相对主义--论"不可通约"的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思《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出版,为科学哲学带来了相对主义的问题。“不可通约”的概念更使得范式之间“沟通崩溃”,理性比较失去基础。戴维森、奇确等人对此概念提出了有力的批评,但也没能令人信服地克服这一问题。本文试图说明,首先不可通约并不意味着不可沟通,人类具有的“普遍语言能力”使得我们可以实现跨语言的完全沟通。其次,借助语言的创生能力,“不可通约”的问题也可能随着人类语言的丰富而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6.
英汉词汇的语义对应是双语翻译的前提,是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桥梁.但是由于受词汇用法、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差异等因素的制约,这种对应往往被简单地曲解成了对等.要实现语言的正确理解和翻译,应注意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摆脱语义对等的困扰,使译文在词汇意义这一层面上更贴近原文,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科学的转换.  相似文献   
47.
本文通过对美国小说中的黑人形象的分析来说明美国黑人在现实中为争取自由平等、实现自我价值所走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48.
从好莱坞影片《花木兰》入手,结合东西方化语境,对艺作品中常见的“女扮男装”叙事模式及其二重性进行辩证透视,从而肯定性别批评有助于我们超越固有思维定势去发现新的作品世界。  相似文献   
49.
50.
本试图从本视角鸟瞰意境研究领域中诗歌意境向度上的研究盲区,认为意境具有语义模糊、语象有机统一和未定点多三个基本特征,并兼论意境范略理论渊源于先秦儒道两家对本语义层和语象层的基始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