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67篇
教育与普及   14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3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4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580篇
  2012年   655篇
  2011年   871篇
  2010年   879篇
  2009年   956篇
  2008年   1014篇
  2007年   859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324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学的存在方式是指文学赖以存在的整体结构。通过对文学创作活动(事件)、文学接受活动(事件)的现象学描述,建构了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存在的四维整体结构和文学存在之主体间的交流结构,后两者共同组建着文学的存在整体。  相似文献   
32.
小说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在翻译小说时,能否使译文的艺术意境与原文的艺术意境最大程度相契合,是小说翻译的一个重要依据。本论文通过对《雪国》作品中语言现象、句式结构和文化现象的译文对比分析,探讨了翻译艺术在小说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对语言本质及其实现形式的不同看法构成了当今语言学界的焦点话题之一。主流话语和批评话语在对语言的态度上形成了复杂的关系,澄清其视角之不同是对语言深刻认识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4.
针对传统的翻译标准"忠实"、"等值"无法解释新闻翻译中必要的摘译、编译等现象,以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家H. J.弗米尔 (H. J. Vermeer) 提出的"目的论"为切入点,探讨了目的论在新闻翻译中的应用,目的论的提出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3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知识分子民间立场、民间文化形态、民间审美形态、民间隐形结构等一系列学术范畴的建立,突破了文学史叙述在知识分子/政治意识形态、传统/现代等二元结构上的局限,拓展了文学研究的多维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36.
现代派文学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然而它的出现不是突如其来的。从现代文学派的美丑观念、英雄观念和战争观念看,现代派文学有时代发展的足迹,它是从文学史上审美观念继承、发展、演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37.
38.
我国自汉代以来的近两千年间,经过多次翻译活动产生的翻译语言在汉语文学语言中留下的印迹是极为明显的.本文通过对翻译语言词汇及语法不尽全面的论述,使读者意识到:翻译语言对民族语言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汉语文学语言在历史性地兼收了某些翻译语言的成分之后,无论是在其表意范畴或是在其表述系统上,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们较之于传统语言更全面也更精密.  相似文献   
39.
英语科技文章翻译中的“同义词”和“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本文对“工厂”用词factory、plant、mill、works、house、yard等词及“防、抗、耐”用词proof、resistant、protect、endure、against、anti——等词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0.
无论作为一个术语还是一门学科,“文学批评史”都是舶来品,这导致了西方文学观念、批评方法和书写体例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编撰的决定性影响。已有的批评史著作和教材,无论是通史、断代史,还是分体史,大体上是以西释中,在西方文论的理论框架内排比中国文论的材料。这就潜伏着危机:中西文化观念的异质性使得阐释深入不下去,众多论著在同一层次上作重复研究。有学者说,“如果我们还承认批评(本身)是文学经验的触角,并将之看作是一种与探索文学经验有关的、既表现思想又体现乐趣的活动,那么批评史就不应仅仅是一种枯燥无味的编年史或者罗列批评家及其经典著作与言论的‘光荣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