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03篇
教育与普及   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42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但稚嫩柔弱的孩子要想通过儿童文学之门,变为堂堂正正的硬汉,也得在拥抱危难、感受不幸之时一步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四首》是近代军旅诗的代表作,其诗批评了当时诗坛的靡靡之风,赞扬了陆游诗中描述从军之乐的豪情壮乐,同时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但终不沉默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文学思想史的兴起还是晚近的事物,所以这一学科目前仍然面对一些尚未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例如何渭文学思想史?文学思想史从发生学上是如何产生的?文学思想史与社会政治思想史、哲学思想史以及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萧红和张爱玲所创造的现代抒情小说和传奇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文体模式,为小说创作的抒情化及通俗化带来了新的形式和新的世界。忧郁感伤的抒情格调与冷静细致的反讽笔法、松散自由的散文体与传统小说的故事性、充满诗意的美学意蕴与繁复艳丽的意象追求,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成为现代小说史上两种个性不同的艺术建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一旦按游牧民族的兴趣与要求去发展,一种新的、有生命力的文学形式便产生了。这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词的产生,就是体现这一规律的典范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从其起步伊始,就先天发育不良。它不仅没有自己独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同时也缺乏文学自然进化的历史传承关系。学术研究是研究主体的个体自由行为,学术思想的多元化是学术研究繁荣昌盛的根本保障。强调研究过程与成果的形式规范仍是枝节,有价值的问题还是首要的,如果借规范以巩固、强化话语权力,最终形成了学术研究的外强中干局面,则有害于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许敏 《科技信息》2006,(10):452
巴尔蒂斯在现代主义、抽象画风盛行的二十世纪,坚持古典的具象画风,这和他本人所处人文环境、自身经历及个人爱好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的绘画风格深受文学、东方文化的影响,产生一种超越时间之上的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闻文体结构的分析,阐述新闻标题的重要性和分析新闻实例,从而传递给读者这样一个信息阅读英语报纸和英语新闻可以学到地道英语表达同时了解天下大事。而且通过学习英语新闻可以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存在方式是指文学赖以存在的整体结构。通过对文学创作活动(事件)、文学接受活动(事件)的现象学描述,建构了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存在的四维整体结构和文学存在之主体间的交流结构,后两者共同组建着文学的存在整体。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知识分子民间立场、民间文化形态、民间审美形态、民间隐形结构等一系列学术范畴的建立,突破了文学史叙述在知识分子/政治意识形态、传统/现代等二元结构上的局限,拓展了文学研究的多维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