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9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本文梳理了大量丰富的满族文学理论批评材料 ,按照清代初中晚三个时期的历史线索分别评述了满族诗论、词论、赋论、散文论、小说论、戏剧论、翻译论等文学理论批评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 ,并作了整体观照和适当评价  相似文献   
62.
沈从文自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创作并发表评论,到三四十年代日趋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与社会现实的变化,使他的欣赏心态发生了变换,从而带来了审美趣味的转变,直接导致其批评方式随之发生相应的流变。而沈从文善于感受和体验作品情感内容的敏锐艺术直觉以及他自身创作心境的变更更是导致他批评方式发生明显转变的根本性的深层原因。当现实社会与时代特征作为不可逆转的外界因素给以沈从文无法摆脱的巨大压力、在不可承受生命之重时,晚年的沈从文在无奈之中放弃了他所挚爱的创作与批评,归于平静。  相似文献   
63.
东莞文学已然成为特色鲜明,且有全国性影响的地域性文学,但东莞文学与文化批评却被指认停留在尴尬的学步阶段。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者忽视了这样一种视野,即从文化地理视域与城市化浪潮中的文学研究和文化批评的复杂关系中取得化约点,如能从这样的角度来考察东莞文学批评,便可发现,其可被放置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来肯定和审视。本文藉着文化地理学与城市文学的相关理论和视野,将东莞文化与文学批评一方面置于地域空间的纵向言说中,另一方面置于城市化演变的时间序列中加以观照,由此有效看待东莞文化与文学批评的进展。  相似文献   
64.
概括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和西蒙·德·波伏娃的理论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阐述了伊莱恩·肖沃尔特所划分的西方女性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并着重分析了《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像》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文学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65.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使用了"江山之助"一词,第一次提出了文学批评中的地理环境论.刘勰认为,山林皋壤是影响诗人创作的重要因素,可以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这一理论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时代的、理论的和实践的前提和条件.刘勰的论述非常简略,但对后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6.
从《小说琐征》到《管锥编》,贯穿着钱钟书始终如一的立足文本、矢志创新、连类打通等批评旨趣与理念,但也呈现出些许嬗变:由早年纯文学范围内“零星随感”式的“谈文论艺”,逐渐上升到了对人类文化“圆照周览”式的整体反思与批判,兼融文学与文化;由专注于对文学内部规律的探讨,逐渐重视对外部规律的研究,兼顾审美与人生;由对批评理论的相对轻视转为重视,兼及实践与理论。  相似文献   
67.
以文艺政策为参照,以自身文艺领导干部的合法优势来确立文学批评标准和内容的规范,这是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的冯雪峰之文学批评“政论”特色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冯雪峰在典型、现实主义、艺术真实等问题上都有着一个艺术家所具有的艺术感受和认识。故其文学批评呈现出“政论与文艺”兼具的特色。  相似文献   
68.
美是沈从文艺术世界的核心,他善于从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来探索作家的审美追求。沈从文认为,诗歌艺术的关键在于"文字技术"与"形式韵律",文体成为其审美批评的测度。从而,沈从文文学批评成功地超越"政见""、商业"与"友谊"的羁绊。沈从文审美批评的成因与楚文化的熏染以及他唯美的文艺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9.
石晓静 《科学之友》2007,(14):113-114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下"中西结合",结合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中国女性的性别境遇而得到产生和发展,是一种非女权运动而产生的"文化批评",不断建立并形成自己的女性主义批评体系,但由于上路时间短,仍有许多工作尚待完成.  相似文献   
70.
谈及当下的文学批评 ,我首先想到的是前不久一位知名学者在评价另一位青年文学评论家的工作时 ,曾经运用的一个奇特的词语组合———“可贵的局限”。这其实是一个颇含深意的说法 ,与时下一些职业写手万金油式评论的诘责相对应。相对于那些无所不及的吹捧、棒杀和酷评 ,这种可贵的局限传达的却是另一种诚实、谦逊的观照文学和现实世界的态度。而我的讨论也想从这里说起 ,将这个评语作进一步的引申 ,把它作为对从事文学批评的知识分子当下精神生活状态的一种群体性描述———生命体验的局限、心智的局限、语言表述的局限以及我们置身其中因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