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19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重庆市 2 0 0 2年青少年武术锦标赛 (散打 )运动员得分情况的分析 ,得出 :重庆市青少年运动员拳法、腿法、摔法等技术发展不平衡 ;得分意识差、得分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2.
随着武术散打运动的快速发展,武术散打竞赛越来越趋于激烈,散打运动员的情绪体验也越来越丰富。运动员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更好地挖掘潜力,发挥其技术水平,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而过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会导致运动员思维混乱,技术动作失调,造成比赛的失利。  相似文献   
13.
侧踹腿在散打实战运用中的威力很大,是比赛中取胜的关键技术.从生理学和生物力学两个方面探讨了提高侧踹腿击打力的理论基础,提出提高散打侧踹腿击打力的训练方法,以期为侧踹腿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沙袋训练是散打训练课的常用训练手段,是改进技术动作和提高动作速度力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国家队20名女子散打队员沙袋强度训练前及恢复期血清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的研究,认为这两个指标可作为评价运动员训练后骨骼肌微细损伤程度,机能状态和运动强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散打运动是勇敢者的游戏,更是智者的博弈。目前国内的散打训练过于重视其运动的价值,而忽视了应有的对运动员武德修养的追求和意志品格的塑造,一定程度上造成散打事业误入一个偏差性的歧途。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等方法作出相关研究,旨在探索散打训练对散打运动员的品格的塑造的重大意义,重新诠释现代化图景下散打的精神内涵,为促提高散打运动员的综合实力和促进散打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散打比赛中的相互抱缠问题一直影响着其发展,2004年的规则改进了1998年的规则,由于缺乏对产生相互抱缠的本质认识,在均衡发展踢、打、摔三大技术的2004年规则中,相互抱缠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反而持续削弱了散打特色的快摔能力,结合2011年的规则,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中泰搏击争霸赛"以中方4胜1负落幕,但网民对此次比赛却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在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民结构中,做为武术运动的传承人与接班人,如何使他们正确的认识散打项目,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菅维敏 《科技信息》2010,(17):I0320-I0320,I0420
在现代体育训练中,影响训练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动机常被我们所忽视或者是没有被重视。文中简单介绍了体育动机的作用,着重介绍了成就动机和归因指导理论。如何调动和调节运动员的最佳动机状态,及其对训练和学习起到的重要作用和产生的效应。成就动机与归因方式的差别对个体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有着不同影响,了解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发掘出每一个运动员的最大潜能。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式摔跤和散打进行对比,找出它们摔法技术动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旨在借鉴和汲取中国式摔跤摔法技术和基本功训练方法,丰富武术散打的摔法内容和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刘含辉 《科技信息》2011,(14):I0276-I027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高校公共体育散打选项课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散打选项课可以使学生增强体质,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磨练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定适合自身的体育锻炼的方式,并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