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27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在露天转地下过程中,对于地下生产初期采用空场法采矿,露天和地下采场之间留有隔离矿柱的矿山,露天开采结束后,需要回收矿柱,在崩落露天底的同时崩落边帮形成覆盖岩层,利用地下第一分段矿房的底部结构在覆岩下放出这部分矿石.介绍了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验,观察放矿过程中覆盖层界面的移动规律,通过散体渗漏实验,研究覆美层的渗漏规律.主要从放矿椭球体理论和防排水两个方面综合确定覆盖层的合理厚度.  相似文献   
132.
临界散体柱理论是通过散体侧压力来确定临界散体柱的高度,从而预测地表塌陷范围.以往散体侧压力的测试未考虑井下放矿对散体侧压力的影响,导致预测不准确.因此利用散体侧压力测试系统对流动散体侧压力进行了实验.通过对比散体侧压力的变化曲线,得出放矿过程对散体侧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下部放矿,仅对放矿口区域附近的散体侧压力产生影响,且影响范围较小,随着散体的沉实,散体侧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大.同时结合古典杨森理论和临界散体柱理论,推导出在放矿情况下临界散体柱高度的计算方法;结合陷落角与采深的关系,为预测地表塌陷范围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33.
矿岩散体流动参数物理模拟实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结合崩落矿岩散体的力学特性,利用随机介质放矿理论,介绍了矿岩散体流动参数测定的物理模拟实验,测定了不受边界约束和端部放矿两种方式下的散体流动参数·研究了矿岩散体的流动形态(放出体形态)·认为采用低贫损开采模式,可有效地降低矿石损失贫化·工业试验表明,对于采用无底柱崩落法的矿山,利用模型实验,测定现场矿岩散体流动形态(参数),优化采场结构参数,可有效地降低矿石损失与贫化,提高矿山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4.
为了更加形象地研究顶煤冒放形态特征、宏观地把破碎的散体看作非理想状态下随机流动的松散介质.以某矿1302N大采高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利用离散元散体颗粒流软件PFC2D建立放顶煤二维横剖面模型,主要研究顶煤位移、煤矸动场变化、放出体衍化以及超前支承压力分布等现象.研究对比得出:顶煤流动规律方面,走向上放煤步距增大,顶煤的始动点边界线前移,顶煤运移范围增大;倾向上间隔放煤的煤损主要集中于同一轮放煤支架间的漏斗煤损.煤矸流场规律方面,采高增大煤矸分界线逐渐变陡;放煤步距增大,煤矸分界线始终保持双线形态前移.矿压显现规律方面,顶煤的硬度增大,顶煤分区中范围逐渐缩小,即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区向煤壁靠拢;采放比增大,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区远离煤壁,综放开采顶煤破碎后的流动特点和运移路径的数值模拟研究,有利于掌握散体顶煤的放出规律,据此对放煤工艺参数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设计,对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5.
固体分散体(SDs)是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的主要技术之一,它能保持长期物理稳定性的关键是选择合适载体。采用溶剂挥发法,选用6种聚合物为载体,制备厄洛替尼(ERL)SDs;通过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χ与反溶剂显微观察评估了聚合物与ERL的相容性及对ERL结晶的影响,同时利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在线分析了聚合物对结晶过程的调控作用机制;对不同比例SDs的固态性质进行表征,并测定了样品的无定型状态。结果表明,优选出的羟丙甲基纤维素能长期保持SDs中药物的无定型态,相互作用参数χ计算、反溶剂显微观察及FBRM分析3种方法联合应用有助于快速选择最适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