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高等数学教育的体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3年北京大学数学门招生标志着中国现代高等数学教育的正式开始,从这时到20年代末是中国高等数学教育体制的初创期,这一时期归国留学生在国内高校创建了不少的数学系,高校中还出现了一些数学方面的团体和刊物,到20年代末中国高等数学教育体制初见端倪。1930-1937年是中国高等数学教育体制的形成期,这一时期全国数学系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归国留学生的日渐增多,高校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加强,高校数学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也日渐成熟(这主要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的算学系或数学系为代表),许多高校在教学的同时还进行数学研究,并且还有几所高校开始培养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中国高等数学教育体制已基本上形成。1937-1949年中国高等数学教育体制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2.
周宁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4):125-128
地方教育史的研究离不开对知识分子之间关系的探讨。然而,以往受思想史研究的影响,学界更多强调的是这些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新旧之分。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地缘与学缘角度重新思考相关问题。实际上,地方教育界的新旧区分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壁垒分明,教育界的许多矛盾和纷争也并总不是以新旧对立的形式出现,在很多情况下这种矛盾和纷争往往正是学系和地方主义冲突与竞争的表现。可以说,知识分子因地缘和学缘关系结成的派系与集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教育的变迁和发展。  相似文献   
23.
1999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郑晓沧先生 (嘉兴海宁人 )逝世 2 0周年 ,浙江师大教科所教授沈雨梧撰文以讠志纪念。  相似文献   
24.
雷沛鸿以“教育本质论”为核心 ,辅以“本位论”、“功能论”、“目的论”、“文化论”、“哲学论”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民族教育理论体系 ,构成了“民族教育体系”坚实的理论基础 ,并依托这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指导和推动了“民族教育体系”构成运动。雷沛鸿在教育理论上的重要建树 ,在近现代教育史上是罕见的 ,对当代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科举考试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从家举到科举制度产生及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考察科举考试中涵盖的素质教育因素,为科学扬弃历史、全面认识和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考试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6.
民国时期对于朱熹教育思想的研究,涉及朱熹的教育原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方法以及朱熹的读书法和学习法等诸多方面;而且,不少学者从中国教育史的角度展开研究,对朱熹教育思想予以肯定,进一步确立了朱熹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重要的是,民国时期对于朱熹教育思想的研究,是当今进一步研究的学术基础,应当成为必需追溯和吸收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27.
唐光生 《科技资讯》2006,(15):157-158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最具国际影响的教育家,毛泽东同志赞颂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则称货他为“万世师表”。陶行知从西方学成之后,怀着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对民族、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诺言,致力于教育事业,用毕生的精力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楷模。  相似文献   
28.
29.
30.
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其强烈的反现代,反传统倾向,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引起了广泛的变革,教育史研究也不能例外。本文简要介绍了后现代主义。从后现代主义史学与后现代主义教育学切入,分析后现代主义对教育史研究带来的新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认为吸收后现代主义的有益内核,能促进,丰富教育史研究,但也要警惕后现代主义思想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