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5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139篇
系统科学   314篇
丛书文集   371篇
教育与普及   1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2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610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538篇
  2013年   534篇
  2012年   653篇
  2011年   634篇
  2010年   576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舰船装备视情维修间隔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定期维修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可靠度和费用的舰船维修间隔模型,具有维修针对性强的特点,能充分利用舰船装备系统的工作寿命,从而减少维修工作量和维修经费开支,提高舰船的在航率.实践证明,该舰船装备视情维修间隔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2.
陈钟 《黑河科技》2003,(1):28-28
概述了网络日常维护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故障抢修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3.
探讨了铁路客车滚动轴承热轴的原因并提出了检查处理的方法及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94.
SRAM的一种可测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ETCO算法对SRAM进行了内建自测试设计.首先说明了设计的原理,进而对电路中所用的各个单元电路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地址计数器、数据计数器和BIST控制器等.设计出的电路可针对具体的故障模型设置相应的测试长度,从而获得预期的故障覆盖率.测试时不需存储正确响应,并可通过一个响应标志位表示检测的结果.可测性部分对电路硬件的开销较小,所设计的电路在工作站上已成功通过仿真,此电路可广泛应用于嵌入式SRAM,以降低电路的测试难度.  相似文献   
95.
论述网管系统中的故障抑制技术FR(Failure Restraint)在同步数字体系(SDH)中的应用以及FR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过程.提出了一种利用DSP串行口DMA通信实现FR系统的在线仿真硬件和软件方案,详细论述了该方案的关键技术,并给出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有效的,并提出进一步改进FR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介绍了三相电缆真故障点的计算公式,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电缆故障测试电路  相似文献   
97.
从桥接故障的两个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快速盲测法,该法弥补了伪穷举法的不足。它既适用于组合逻辑电路、又适用于时序逻辑电路的短路故障测试。在6K型电力机车微机控制箱的测试与故障诊断过程中的成功应用,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
本文讨论了机器随机故障时,使拖后工件数最少的的单机调度问题,结果表明,确定情况下的Moore-Hodgson算法,在机器随机故障时,能以概率1确定最优工件排序。  相似文献   
99.
提出了环形电网中输电线路的故障点定位法,该法使用本地信息,定位精度不受负荷电流,过渡电阻和故障线对侧系统阻抗变化的影响。数字仿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0.
该文对FMS系统中的实时故障监测与系统评价进行研究。在考察静态故障树组成结构和运行环境及FMS的运行特征的基础之上、提出了FMS的一般实时故障树模型及其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与推理方法。该方法综合运用故障树授术、面向对象的节点描述及存贮和正.反向推理策略,达到了迅速、准确检测故障的要求。文末给出该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实现方法,通过实际系统的试验运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