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5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70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8 毫秒
21.
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和《想北平》是其散文的优秀作品,两篇文章虽写于不同时期,一写人一摹物,但二者在写作手法、语言风格及情感表现上大有相同,两相对照,情系环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2.
<正>见多识广的"小镇控"们不会不知道西班牙的山城龙达,它位于安达卢西亚马拉加省。这个声名远播的"悬崖边的白色小镇"就是传说中的"全世界最适合私奔的地方"。海明威在小说中说,如果在龙达度蜜月或私奔都不顺利的话,那最好去巴黎,各奔前程、另觅新欢好了。白天逛完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参观横越  相似文献   
23.
细碎的晨辉透过枝枝叶叶的缝隙洒落在妈妈的墓碑四周,洒进绿色的荒草。斑斑点点的白光,像飘落的纸钱,亦像太阳的眼泪。心底徒然升起一股浓浓的酸楚。  相似文献   
24.
许辉的乡土散文集《又见炊烟》将个人记忆作为创作线索,用现代文明的视角去观照乡土,以执着守望者的姿态完成了这次有意味的还乡之旅。在散文集中,他坚持维系着质朴素然的乡土故情、用大爱情怀包裹着纯粹美好的童趣,带着理性的思维探索着心灵归宿,而这些相较于这个纷扰浮躁的社会显得那么的弥足珍贵,同时这份恒久的醇香也浸染着无数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25.
在白马湖文学群体概念的表述中,主要有两种称谓:一谓白马湖作家群,二谓现代散文白马湖派。通过考察白马湖散文家群体之形成流派所显豁的共同美学追求与风格特征,讨论其认定流派的种种客观的学理依据,进而阐释现代散文白马湖派,作为一个体现流派特质的散文作家群体的存在,是无庸置疑的,其散文白马湖派的称谓是相宜的。  相似文献   
26.
<正>"心无旁骛"是一个成语,是一种境界,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做事容易获得成功,而有些人常常遭遇挫折?仅仅是因为前者聪明能干吗?显然不是。成功者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是由于他们像犀牛一样,总是在看准了目标之后,心无旁骛地一直往目标的方向奔跑,直至捕获到猎物。  相似文献   
27.
故乡的随想     
像我这般经年累月漂泊异乡的游子,故乡一直是个遥远的梦。多少年来,故乡清澈的小河、苔痕斑斑的石桥。幽深的小巷被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以及那乌柏树霜染的红叶和早春迎风摇曳的茂竹,时不时在梦里出现,唤起我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相似文献   
28.
林贤治的散文批评以“思想性”“疼痛感”“批判性”等方面的“激情与偏至”在研究者中独树一帜。这一风格的形成,不仅缘于他发现了自由作为散文文体内在精神规约的重要意义,还缘于他对“以人生为坐标”的综合性批评原则的坚持,以及他对知识分子反抗精神和平民情怀的强调。他从“散文与人”的角度进行散文文体的研究,不仅拓宽了散文批评的精神向度,找到了一条思想与人格混融一体的批评路径,也将散文拉回到作为人内在灵魂的自然流露这一朴素的形态之下,以真诚的态度、综合的观察、承担的意识和道德的要求探讨了作家的使命和散文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汪曾祺的平民情结主要体现在他的平民意识上。他自认“平凡”,没有对自我的过高估价。其散文重现世生活的体验,重人性关怀和人情温暖,这就造成了他散文的平民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30.
<正>很早以前,有一位很有志向,立志在自己一生中要做出一番事业的青年,听人说有座很高很高的山,山顶上藏有非常宝贵的东西,许多人都曾跋山涉水、不断攀登、终因不能坚持到底而没有找到这宝贵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