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1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128篇
教育与普及   2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86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人类正在使用的黄土窑洞通常较废弃窑洞更加稳定,为揭示这一现象的机理,提出黄土窑洞“人文层”的概念,并借助室内土工试验系统测试在用窑洞洞壁一定厚度范围内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以期揭示黄土窑洞“人文层”的一般特征。主要试验结果包括:探洞揭露范围内,洞壁黄土含水率介于3.32%~7.24%;天然密度介于1.33~1.55 g/cm3;干密度介于1.24~1.48 g/cm3;100 kPa压力下剪切强度介于78.00~157.61 kPa。分析可得四点结论:(1)黄土窑洞“人文层”客观存在,在其厚度内,土体含水率、天然密度和干密度变幅很小;(2)“人文层”厚度可以通过窑洞洞壁土体含水率、天然密度、干密度和剪切强度变化曲线拐点确定。试验黄土窑洞“人文层”厚度51~61 cm;(3)“人文层”黄土具有干燥、致密和高强度的宏观特征,有利于窑洞整体稳定;(4)微观上“人文层”黄土土粒多以团块形式存在,接触方式以镶嵌接触为主,空隙面积和数量极小且多为点线状。  相似文献   
992.
为改良现有硫酸钡比浊法,以适应生物冶金复杂样品浸出体系中硫酸根离子浓度的测定,探讨不同稳定剂、无水乙醇用量、Tween-80用量和酸度等对硫酸钡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得到比浊法测定硫酸根离子浓度体系中的最佳条件是:无水乙醇3.0 mL,0.1 g/L Tween 1.0 mL,pH=1.0.在测量波长420 nm处,硫酸根浓度在0.1~0.8mmol/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55 mg/L,定量限为1.82 mg/L.该方法简便快速,回收率为98.9%~101.9%,相对标准偏差为0.68%~1.90%.与GB/T 5750.5-2006国标法比较,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可靠,在生物浸矿液硫酸根离子浓度的测定中得到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对照200例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与同期200例传统剖宫产术的多项指标.结果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所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胎儿娩出时间短,术后排气快,术后切口疼痛轻,切口愈合良好,住院天数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以替代传统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994.
尤向治  张根生 《科技信息》2013,(11):473-474
安塞黄土塬是陕北发生滑坡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野外调查发现该区黄土滑坡主要发育于黄土塬—沟谷过渡地带。笔者将该区黄土滑坡首次划分为单面滑坡及双面滑坡两种基本类型,并对滑坡灾害的破坏性进行了初步探讨。黄土单面滑坡一般较双面滑坡规模大,但双面滑坡则更为普遍。黄土滑坡主要分布于坳沟、冲沟下游,且规模较大;分布于切沟、冲沟上游的黄土滑坡,数量少、规模小,显示出黄土滑坡与区域水文网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5.
海原地震Ⅸ度带内滑坡与地质地貌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0年海原地震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在极震区诱发了数千个大规模形态多样的黄土滑坡,对Ⅸ度烈度带内滑坡灾害密集的静宁县境内做了详细的调查,获取大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此次地震诱发的滑坡与区域地质地貌因素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6.
炸药装药的土中爆炸波的传播和衰减规律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由于土壤介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很难有统一的方法来预测其力学参数,如爆炸振动波的传播速度、土壤的动态力学特性和土中弹道的介质特性等;但这些力学参数在爆炸波衰减、破坏区域和土中弹道计算中,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必要给出它们的分析方法。针对我国渭河滩黄土土壤,研究爆炸波引起的土壤振动传播规律及力学参数的问题,以便为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山西省内黄土分布广阔,对山西黄土地质灾害进行研究可以减少人民和国家的经济财产损失,对灾害的预防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阁窑沟渠原状黄土为试验对象,通过对比在封闭情况下冻融循环前后原状黄土的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原状黄土冻融后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冻融后土体含水率降低,黏聚力减小;土体在经历反复冻融后土体结构性减弱,抗剪强度降低;内摩擦角在围压较小时原始土大于冻融后土体,随着围压的增大冻融后土体的内摩擦角变大并大于原始土。最后通过室内试验的研究,分析了阁窑沟渠发生的滑坡与土体的冻融循环之间的联系,也为减少类似地质灾害的发生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8.
增湿减湿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湿陷性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狭义浸水饱和后的最终沉降量;但实际工程中常遇到的是不同增湿减湿含水率产生的广义湿陷,所以研究不同增湿减湿含水率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更具实际意义。通过验测定由同一土桶制备的原状、增湿和减湿试样的含水率、湿陷系数和压缩量,并结合现有相关理论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得出不同含水率的增湿、减湿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湿陷系数随增湿后含水率的增大而有明显的减小,初始含水率较低比初始含水率较高对湿陷性影响大;试验所取土样的峰值压力为100 k Pa左右,增湿界限含水率大概为26%;在相同条件下,增湿减小了黄土的湿陷量,却增大了压缩量;减湿减小了黄土的压缩量却增大了湿陷量。  相似文献   
999.
电阻率为土体的固有特性,与土中水含量、颗粒排列和链接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研究冻融循环次数对黄土的电阻率的影响,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不同含水状态黄土的电阻率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黄土电阻率与含水量、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建立了考虑含水量、冻融循环次数的非饱和土电阻率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干密度一定时,电阻率随着含水量的增高而快速降低,当含水量达到26%后,电阻率变化规律逐渐趋于稳定;当冻融循环次数少于5次时,电阻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缓慢增长;冻融循环次数超过5次后,电阻率值逐渐趋于稳定。通过对冻融前后土样不同区域的含水量值的比较可知,冻融循环作用后,土中水总体呈现出从中心向四周的扩散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探索冻融循环对冬灌区黄土湿陷性的作用规律,结合宁夏气候和黄土区域性特点,应用封闭单向冻融法,试验研究了冬灌区黄土湿陷性的反复冻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冻融使黄土的湿陷性增大,冻融引起的湿陷系数增量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在冻融循环12次后基本达到稳定,二者间存在相关性很好的双曲线关系。在含水率为定值14.0%时,黄土湿陷系数的冻融效应随干密度的增大逐渐增大;在干密度为定值1.45 g/cm~3时,黄土湿陷系数的冻融效应随含水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不利含水率约为22.0%。湿陷系数的冻融效应存在最不利含水率,黄土工程应尽量避免在最不利含水率下受冻,尤其是密实度大的压实黄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