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2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21.
白介素—16(IL—16)作为一种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参与了哮喘发病的早期调节,通过与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引起CD4^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趋化性活动并在活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哮喘气道炎症形成.  相似文献   
222.
TDI 哮喘的免疫病理学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二异氰酸甲苯酯(TDI),广泛应用于聚氨酯生产中的一种活泼的化学物质,目前被认为是化学性职业哮喘的最大诱因.综述了TDI引起的哮喘的免疫病理学机制的研究近况.TDI的生物靶标、致敏能力、气道炎症反应的特点和反应的细胞位点都是了解TDI毒性和疾病的基础;阐述了TDI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以及体外的氧化反应、树突状细胞的转移,探讨了其免疫病理学根源;介绍了TDI哮喘的基因及其表达的改变.更深层次的研究TDI哮喘的免疫病理学机制将有助于有效的TDI接触预防和临床上职业性哮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23.
关于实验性过敏性哮喘豚鼠脑组织内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数量和cAMP含量的变化已有报道,针刺鱼际穴对哮喘患者具有一定的良好疗效,但其机理未明。作者观察了电针刺激鱼际穴对实验性过敏性哮喘豚鼠(简称哮喘鼠)肺组织内β-肾上腺素能受体(简称β受体)Bmax值和cAMP含量的变化。以期为进一步探讨针刺鱼际穴治疗哮喘的机理提供部分实验资料。1材料和方法1.1主要试剂3H-双氢心得舒(3H-DHA,Toci/mmol,Amersham)3H-DHA药盒(北京原子能研究所),dl-心得安(sigma)。1.2实验动物和哮喘动物模型取体重400g左右的雄性豚鼠,向腹…  相似文献   
224.
目的 :观察 Bi PAP呼吸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1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经常规治疗无效 ,给予 Bi PAP呼吸机通气治疗 ,观察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Bi PAP持续通气 72小时后 ,患者动脉血 Pa O2 明显上升 ,Pa CO2 下降。结论 :Bi PAP呼吸机对支气管哮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25.
226.
许蕾  丁秀华 《今日科技》1998,(12):28-28
哮喘、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本院儿科门诊自1996年10月至1997年10月对就诊的小儿哮喘、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灭活卡介苗治疗,获得了近期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1.哮喘组:本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1岁1例,l岁~3岁22例,4岁~6岁31例,7岁~14岁8例.每年均发病5次以上.诊断按照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和治疗常规”2.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组:本组97例,男52例,女45例,年龄1岁~14岁.诊断符合1987年4月全国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27.
从病兔分离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特性田克恭,隋丽华,遇秀玲,吴娜,刘永梅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北京100071)1995年春季,实验兔场发生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经细菌学鉴定证实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现将该菌的致病特点和培养特性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228.
229.
木犀草素抑制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抑制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取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木犀草素组、哮喘组、对照组,每组各20只.木犀草素组、哮喘组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建模过程中每次激发后1h给予哮喘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木犀草素组腹腔注射1 mg/kg的木犀草素.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数及IL-4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p38MAPK,PPARγ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p38MAPK,PPARγ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3组大鼠支气管基底膜周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大鼠平滑肌厚度、管壁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木犀草素组大鼠(P0.05).哮喘组大鼠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木犀草素组和对照组(P0.05);木犀草素组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IL-4含量明显高于木犀草素组及对照组(P0.05);哮喘组大鼠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PARγ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木犀草素组大鼠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哮喘组,PPARγ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哮喘组(P0.05).哮喘组大鼠p38MAPK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木犀草素组表达量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哮喘组大鼠PPARγ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木犀草素组表达量明显高于哮喘组(P0.05).结论木犀草素可能通过影响PPARγ表达和p38MAPK信号通路而发挥抑制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0.
目的:研究探讨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舒利迭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FEV1)和最大的呼气流率(PEF)水平高于治疗前,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FEV1)和最大呼气流率(PEF)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其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舒利迭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为确切,安全性较高,属于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