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8篇
系统科学   44篇
丛书文集   45篇
教育与普及   5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12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介绍了在交通繁忙的狭窄地带T梁架设采用横移落梁的施工方法、有关注意事项及在设计上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的移相触发电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以NE555为核心的可控硅移相触发电路,与常规电路相比,它相移范围宽,线性好,利于闭环控制,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体积小。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咸淡水混合带动态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电导率法,通过大型移流弥散砂槽模型试验,成功地测到了混合带,并对混合带及其动态特性进行了观测、分析和研究,在总体水头的水平梯度方向与浓度的水平梯度方向(弥散的反方向)相反的条件下,得到了咸水入侵进慢退快、混合带发展演化过程中有回咸现象以及介质分层、高浓度等试验的部分规律。部分成果对滨海地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和海(咸)水入侵的预防、治理以及移流弥散问题的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的研究有参考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掺铅TiO2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板表面制得均匀的TiO2,并利用浸渍法镀pb2 得到掺铅的TiO2,用紫外漫反射、荧光光谱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掺杂铅离子使TiO2的荧光峰明显增强,吸收带边发生红移,在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吸收明显增强.以紫外灯为光源,通过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研究,发现掺铅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明显大于掺Ag,Bi及纯TiO2薄膜,这是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风水两相作用对黄河支流悬移质粒度特征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黄河中游29条支流、40个站点的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风水两相作用对黄河支流悬移质粒度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增大;悬沙中<0.01 mm细颗粒组分的百分比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减小;悬沙中值粒径D50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增大.建立了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和悬沙中<0.01 mm细颗粒组分百分比与年均沙尘暴日数tss和年均降水量Pm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tss和Pm的变化对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0.4%和29.6%,对于悬沙中<0.01mm细颗粒组分百分比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91.1%和8.9%,对于D50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93.1%和6.9%.提出以年均降水量Pm与年均沙尘暴日数tss之比作为风水两相作用指标.资料分析表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r>0.05mm)随风水两相作用指标(Pm/tss)的增大而减小,悬沙中<0.01 mm的细颗粒组分百分比(r<0.01mm)随风水两相作用指标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的河流之间,随着风水两相作用指标的变化,粗细颗粒之间表现出不同的搭配关系, 这种搭配关系的变化对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导致悬移质含沙量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16.
为使种子在活动型孔板移动过程中,能够依靠自重顺利排出。固定排种板必须具有台理的直径,利用活动型孔板回移复位的结构特点,理论分析了种子顺利排出而不被回位型孔板干涉所需最少时间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排种板型孔直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立体停车库的主要形式 ,着重分析了多层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的结构及控制系统原理 ,编制了多层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控制系统的程序 .经调试、运行证明 :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作为控制系统可行、简单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8.
来电显示的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来电显示(CID)的技术规范,利用单片机、移频键控(FSK)解码芯片、点阵液晶显示(LCD)控制与驱动芯片设计出一个实用的来电显示模块.在已实现来电显示的基础上,增加少量元器件可防止恶意电话的骚扰.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交流法对移相式LCC谐振变换器进行了稳态分析,用MATLAB软件绘制了电压转换比M与ωs/ωr、Cp/Cs品质因数Q及移相角θ之间的关系曲线,并利用PSIM软件对变换器进行了仿真。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开关器件零电压开通,可减少开关损耗,有利于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20.
赵俊伟  方成 《科学通报》1997,42(9):941-943
太阳耀斑是太阳大气中剧烈的动力学事件.在耀斑脉冲相期间,由发射光谱谱线的红不对称性计算所得的Doppler速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Fisher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认为,红不对称性是由于色球压缩区的向下运动所致.但是,在耀斑事件之前是否存在谱线的红不对称性?它与耀斑的发生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对耀斑的研究和预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艾国祥等人对1989年太阳AR5395活动区的28次耀斑事件的观测结果进行归纳,认为:耀斑出现在0.5—2h之前的HβDoeppler红移速度区,并位于Hβ速度场反变线的红移一侧,指出无论在耀斑前或耀斑时,色球中耀斑都具有下降流的特征.我们利用南京大学太阳塔的二维CCD成像光谱仪对1993年12月26日的1N/M1.5耀斑的爆发全过程进行了Hα的CCD二维光谱观测,特别是,在耀斑初相(04:02UT)前44min(03:18UT)也获得了一幅Hα二维光谱图像,这在太阳的二维光谱观测中是十分宝贵的.所采用的Hα谱线宽度为~1.0nm,每个象元对应为0.0042nm,在图像狭缝方向的分辨率为2”00,图像视场为2.’77×1.’33.图1分别展示了耀斑爆发前,脉冲相和主相的Hα蓝翼-0.1nm等强度轮廓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