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设计一种应用于风电设备安装、维护的风电机组自升式攀登平台.根据风力发电机组的工作环境,确定了履带式磁力吸附的攀升机制,采用环抱式可变径桁架增加工作的安全性,利用软件Creo建立了风电机组自升式攀登平台的三维模型,应用ANSYS软件对其关键部件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得出了关键部件的最大变形量、最大等效应力,推导磁学相关公式并计算平台对风电塔筒的吸附力,运用Matlab软件绘制吸附力随磁隙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在磁隙为1 mm时,吸附力可达179 724 N,能够携带质量为3.5 t的负载.  相似文献   
12.
梁九卿,男,1940年5月生,山西省太原市人。196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1984年获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博士学位,198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89年经国内外著名专家评审当选为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特殊成员。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1992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同年被选拔参加国家科委“八五”攀登计划九十年代理论物理重大前沿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3.
林夕 《科学之友》2004,(2):52-53
攀岩技术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865年,英国登山家、攀岩运动创始人埃德瓦特首次用简单的钢锥、铁锁和登山绳索等技术装备,成功地攀上了险峰。1890年,英国登山家马默里又改进了攀登工具,发明了打楔用的钢锥和钢丝挂梯以及各种登山绳结,把攀岩技术推进到了新的阶段。但是,种种难度较大的攀岩竞赛,则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才出现的。当时前苏联高加索地区一些地方体协和军队中,率先开始试行攀岩竞赛,逐渐发展为全苏性比赛。1974年9月.前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登山组织,在苏联克里米亚发起举办了首届“国际攀岩锦标赛”.英国、民主德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美国和日本等12个国家的213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此后.国际登山联合会决定.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攀岩锦标赛”.比赛项目有个人攀登赛、个人平行计时赛和小队攀登赛等, 攀岩运动,又被人们誉为“岩壁上的芭蕾”。我国从1987年起已先后举办了5届全国性的攀岩比赛,比赛项目有男、女单人攀登赛、双人结组攀登赛和人工岩场的攀登比赛。但不论哪种比赛都是以攀岩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攀岩技术还可以运用到科学考察、工程技术、消防、建筑等广泛领域。开展这项运动,不但经费开支少,而且装备简单,还具有难、险、新以及竞争性和实用性强等特点。三点固定法是攀岩的基本方法,要领是:身体各部位的姿势和动作按照要求保持协调和均衡。  相似文献   
14.
业务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软件开发、网络集成等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电源类、信息化产品类等,先后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国家级新产品:荣获国家科技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承担多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拥有国家专利九十余项,荣获科技部“中国百家民营科技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对以中科院为主承担的5个国家攀登计划项目(B类)进行了评估,总结了这些项目的研究进展,成果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6.
用微力传感器测试了蟋蟀攀登的动力学特性,并与文献中壁虎的相比较,分析不同因素对攀登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攀登时蟋蟀质心的壁反作用力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振荡,质心循环向上加速,同时伴随从一侧到另一侧的运动.蟋蟀产生的攀登动力学特性类似于壁虎的,尽管它们的吸附机制、足形态和腿数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都市人渴望冲出钢筋水泥的樊笼,向往回归自然,寻找人类生存的本领和意义。休闲的概念悄然融入到都市的生活,各种休闲的方式也如同万花筒般变幻着形态与色彩。据最新调查,钓鱼、登山、击剑、骑马、潜水、跳伞等已成为都市人的时尚运动。  相似文献   
18.
高机动越障机器人攀登机构的关键问题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野外非结构环境下的移动机器人,它由双曲柄加弹簧的攀登机构和两个四边形高架机构的组合变形机构组成,越障过程表现出足与轮的双重功能,具有很强的自越障能力.基于六轮高机动性越障机器人,对攀登机构进行了力学建模,采用ADAMS仿真和实验法,对攀登机构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并采用虚位移原理对有弹簧和无弹簧的力学分析进行了比较,定量地分析验证了弹簧在越障过程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走访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归纳法等方法对目前我军军事攀登开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推进我军军事攀登人才培养进程和提高我军军事攀登科学化训练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