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7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82篇
教育与普及   15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4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169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化学名词分委员会高分子化学专业组于2005年11月17日召开审定工作会议。委员张中岳、周其痒、金熹高、张立群、何嘉松,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才磊、王宝瑄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22.
合成了八种不对称二烷基亚砜和两种对二烷基亚砜。研究了它们对Au(Ⅲ),Pd(Ⅱ)Pt(Ⅳ)的萃取性能,并与两种对称二烷基亚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3.
本文运用自组装技术用ω-巯基己酸化学修饰金电极形成第一层修饰层,ω-巯基己酸暴露在外表面的羧基活性基团还可在气相条件下进行酰胺化反应键接上乙二胺,从而实现逐层自组装修饰金电极.同时对此修饰电极也进行了电化学表征.  相似文献   
24.
首先对传统的圆平面磁控靶的形状进行改进,设计一个靶材利用率高的纯金靶.利用金合金的色区图,计算沉积不同K值和颜色的镀金膜时,组合式K金靶上金、银、铜的面积比,从而在纯金靶上固定相应面积的扇形银片和铜片,研制出不同K值和色度的组合式金合金靶.  相似文献   
25.
文章依据区调工作成果,把龙门山南段金台山飞来峰划分为上中下三层。并认为金台山飞来峰是一个“多层楼式”的几何结构样式。是龙门山南段逆冲推覆构造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机制是重力滑动和后推挤压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26.
以往的考古界和美术界都对汉唐铜镜十分重视,这方面的著录及文献资料堪称丰富,而对于金代的铜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古代铜镜的铸造高峰是汉唐,而到了金时又迎来了另一个高峰。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可以从金代铜镜的研究上折射出金一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民俗的若干问题,特别是通过它的纹饰和铭文所反映出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内容早已远远超出了铜镜本身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和工艺美术的审美价值,对于北方民族文化艺术研究的拓展无疑提供了更多的实用史料。  相似文献   
27.
对于用十二烷基硫醇包覆的金纳米微粒,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制备了二维金纳米微粒有序阵列.在单纯的硫醇包覆的金纳米微粒形成的LB膜中,由于硫醇分子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容易导致金纳米微粒的自组织而在LB膜中形成缺陷.为了改善金纳米微粒的成膜性能和提高金纳米微粒阵列的有序性,正十二醇作为添加剂和润滑剂加入到金纳米微粒的氯仿溶液中与金纳米微粒一起形成LB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金纳米微粒的二维阵列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正十二醇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减少用LB技术制备的二维金纳米微粒阵列中的缺陷,提高金纳米微粒阵列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28.
纳米金颗粒在石英晶体微天平检测DNA中的表面修饰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涛  唐季安  韩梅梅  江龙 《科学通报》2003,48(4):342-344
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 用不同粒径的纳米金颗粒来进行QCM的表面修饰, 提高对单链靶标DNA的检测灵敏度.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通过研究5~60 nm范围内不同粒径纳米金颗粒对QCM表面的修饰作用发现: 金颗粒粒径的大小对DNA探针在石英晶体微天平表面的固定量和DNA的杂交率均有影响. 20 nm粒径的金颗粒对QCM表面修饰作用为最佳, 能最好地提高DNA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29.
Na2SiO3对碱性硫脲溶液选择性溶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Na2SiO3浓度对碱性硫脲浸金的影响和金及其常见伴生元素银、铜、镍、铁在含有Na2SiO3的碱性硫脲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加入Na2SiO3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的溶解电流,Na2SiO3的最佳浓度为0.15mol/L.分析不同电势时lgJ与lgc(Na2SiO3)之间的关系可得:在电势为0.42V时,Na2SiO3对碱性硫脲溶液电化学溶金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含Na2SiO3的碱性硫脲溶液对金的溶解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电势为0.58V时溶金效果最佳,金、银、镍和铁的阳极电流密度分别为2.49,1.22,1.03和0.09mA/cm2;而同时加入Na2SiO3和Na2SO3时碱性硫脲溶液选择性溶金的最佳电势负移至0.42V,对金的选择性溶解更为明显,金、银、铜、镍和铁的溶解电流密度依次为3.83,1.13,0.73,0.14和0.09mA/cm2,金的溶解电流密度分别是银、铜、镍和铁的3.4,5.2,27.3和42.6倍.  相似文献   
30.
金在藻类-有机质-流体系统中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树成 《科学通报》1997,42(16):1762-1764
模拟实验证实许多藻类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很强的聚金能力;一些学者进一步的实验工作表明,有机质、原油能促进金的淋滤、迁移、还原和沉淀等地球化学过程。然而藻类、有机质、有机流体的这些成矿作用并不是孤立的。相反,随着地质作用的发展,当藻类死后转变成各种有机质、有机流体时,这些成矿作用也在不断地演化,构成一个生物-有机质-流体(OOF)成矿系统。本文按照地质作用的发展过程(沉积→成岩),系统地研究在藻类转变为各种有机质、有机流体的演化过程中,其中的成矿元素金的分布是如何动态地变化的。这种系统的动态研究符合实际的成岩成矿过程,能够为金的生物成矿作用演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