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0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28篇
丛书文集   147篇
教育与普及   9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223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制备方法对稀土Gd掺杂SnO2/Sb电催化电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浸渍法、 溶胶-凝胶法, SnCl4·5H2O, Sb 2O3 Gd(NO3)3为 原料, 制备了稀土Gd掺杂SnO2/Sb涂层电催化电极. 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 考 察了电极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初步探讨了电极结构与电催化特性之间的关系. 采用SEM, XRD, XPS和EDX等手段对不同方法制备电极的表面形貌、 晶体结构、 电极表面涂层的 元素化学结合态及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与分析. 结果表明,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电极为纳 米涂层电极, 表面裂纹较少, 晶体发育完全, 有利于SnO2, Gd2 O3和 吸附氧的表面聚集, 进而提高了电催化电极的性能.  相似文献   
712.
以8-羟基喹啉铝(Alq3)为主体发光材料,四苯基卟啉(TPP)为掺杂染料,制备了5种不同摩尔掺杂浓度(0.5%、1.0%、1.5%、2.0%、2.5%)的掺杂电致发光器件,考察了掺杂浓度对其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色度、亮度和发光效率的影响;并结合掺杂器件的发光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13.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纯的和掺杂不同量Zn的TiO2纳米粒子,并利用XRD,XPS和PL光谱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主要考察了焙烧温度和掺Zn量对TiO2纳米粒子PL性质以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PL光谱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Zn的掺杂没有引起新的光致发光现象,但适量Zn的掺杂能够增加TiO2纳米粒子PL光谱的强度.在光催化氧化苯酚过程中,经500℃处理的样品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不同掺Zn量的TiO2样品的活性顺序是3mol%>1mol%>0.5mol%>Omol%>5mol%,这与它们的PL光谱强度的顺序是一致的.即PL强度越高,光催化活性越高.  相似文献   
714.
以陶瓷纤维纸为基材,依次经水玻璃、酸性钛盐溶液浸渍制得新型钛掺杂硅胶吸附材料,反应的适宜条件为:钛盐含量(质量分数)30%,外加硫酸浓度1mol/L,浸渍温度80℃,浸渍时间120min,所得新型吸附材料在954cm^-1处的红外特征吸附峰表明,钛离子掺入硅胶网络形成了Ti-O-Si键,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钛掺杂硅胶较好地分散在陶瓷纤维表面及孔隙中,文中还通过X射线能谱揭示了材料中Ti^4+的存在与含量,多孔介质孔隙分析表明,掺杂材料以中孔为主,与普通硅胶相比,所得新型材料由于钛的掺杂而使比表面积及孔容增大,吸附性能增强,耐热性能也因材料表面形成Ti-O-Si键而提高。  相似文献   
715.
以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出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氧化石墨烯凝胶,并与氨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氮掺杂石墨烯凝胶(N-G-F)。通过SEM、TEM、BET、XPS等分析手段对N-G-F的形貌结构及组成进行了系统表征,使用旋转圆盘电极测试了其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N-G-F的氧还原反应具有高起始电位(-0.1 V)、四电子转移的反应特征和高的动力学电流密度(9.1 m A/cm2),高于商业化Pt-C的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716.
以氨为氮源,通过程序升温煅烧的方法来制备N掺杂的Nb2O5纳米光催化剂.用SEM、XRD、DRS、XPS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可成功将氮元素掺杂到Nb2O5纳米光催化剂中,并使Nb2O5的吸收边红移至可见光区.此外,还探究了不同煅烧温度对光催化剂氮化程度及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17.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合成了In掺杂ZnO纳米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对样品进行表征.利用微栅模板法制备欧姆接触的光电器件,研究了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及紫外光敏特性.结果表明,In掺杂ZnO纳米带的导电能力远远高于纯ZnO纳米带,电阻仅为纯ZnO纳米带的1/50,但是其光敏特性不及纯ZnO纳米带,开关比仅为纯ZnO纳米带的1/20.  相似文献   
718.
采用水热法制备Co掺杂ZnO粉体,研究反应的温度、pH值、时间、Co离子浓度等对复合粒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温度为140℃,最佳pH值为6.25,最佳时间为6 h,最佳浓度比为1:20。通过X射线衍射仪、光催化实验对其进行表征,实验表明Co掺杂的ZnO粉体其光催化性能相对于纯氧化锌有明显提高,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到达1:16.7时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719.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纯LiMgN,Cu掺杂LiMgN,以及Li过量和不足时Cu掺杂LiMgN体系进行几何结构优化,计算并分析体系的电子结构、半金属性、形成能及光学性质.结果表明,Cu掺入使体系产生自旋极化杂质带,表现出半金属性,且体系性质受Li计量数的影响.当Li不足时体系的杂质带宽度增大,半金属性增强,净磁矩增大,同时体系的形成能降低,居里温度提高.而当Li过量时,体系半金属性消失,但带隙值减小,导电能力增强.通过比较光学性质发现,Cu掺入后体系在低能区出现新的介电峰,且当Li不足时介电峰增强,同时复折射率函数也发生明显变化,体系对低频电磁波吸收加强.  相似文献   
720.
以柠檬酸为碳源,乙二胺和四苯基硼钠分别作为氮和硼掺杂剂,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发蓝色荧光的N,B双掺杂碳量子点(N,B-CDs)。所合成的N,B-CDs的量子产率高达75.6%,与我们之前以苦杏仁酸为碳源和乙二胺氮源合成的N-CDs碳点(量子产率为41.4%)相比有明显提高。通过TEM、FT-IR、XRD、XPS、Raman、UV-vis和FL等表征方法对N,B-CDs的表面形貌,官能团和光学性质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B-CDs为平均直径为3.6 nm的球形结构,最佳荧光发射波长和激发波长分别为442 nm和342 nm。并且该N,B-CDs表面具有丰富的亲水基团,使得所合成的碳点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基于苦味酸(PA)与N,B-CDs之间可能存在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制和内滤效应,N,B-CDs的荧光能被PA有效猝灭,可用于PA的检测。在最佳实验条件下,N,B-CDs的荧光强度与PA的浓度在0.1μmol·L-1~24.7μmol·L-1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应的检出限为0.019μmol·L-1。并且该方法已成功用于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