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9篇
系统科学   35篇
丛书文集   34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6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基于VRS技术的GPS接收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虚拟参考站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优势,并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VRS技术的GPS接收系统.该系统由单片机、AC12 GPS模块、GSM模块、键盘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和U盘存储模块等组成,可接收以GSM方式发送的GPS差分信息,并对差分后的位置数据进行存储和显示.试验表明:设计研发的系统工作稳定,采用VRS差分后定位精度达到1.25m(95%),能满足精细农作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农田信息采集、面积测量等多种作业.  相似文献   
162.
设计了一种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节点间通信信号强度信息(RSSI)及网络拓扑结构实现移动节点自主导航的方法。将机器人作为WSN的移动节点,利用RSSI势场量化的坐标空间描述机器人状态及目标位置,有效避免将RSSI值转换为距离时带来的模型误差。由若干个信标节点组成一个基于模糊控制的分布式导航系统,每个信标节点都是一个独立的模糊控制单元,最后由决策控制中心综合各信标节点的输出量决定机器人的航向。仿真和现场实验都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3.
164.
基于超声成像对于高帧频的需求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线接收的延时乘累加(multi-line acquisition delay multiply and sum, MLADMAS)超声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先借助于多线接收技术,由一条传输线得到多条合成传输线,再利用复杂度更低的延时乘累加算法,并行进行波束形成操作,以得到多条接收线输出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延时叠加算法相比,MLADMAS算法能在将帧频提高两倍的同时,得到质量更好的图像,其评价指标FWHM,PSL和CR分别提高了28.49%,26.29%,26.06%.当使用幅度变迹时,MLADMAS算法的性能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65.
本收发 装置克服了频率票移的缺点,具有性能稳定性可靠等优点,用于教学,会议、演出 等场所,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166.
利用抛物面天线的偏轴聚焦特性,研究出前馈抛物面天线多星同时接收系统。在理论分析、计算及实际测试的基础上,得出天线偏轴增益估算公式和多星装置结构参数计算方法,具有成本低、性能好、占地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7.
针对传统的小脑模型,提出了一种广义模糊小脑模型神经网络(GFCMAC)。它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作为接收域函数,可以获得较常规CMAC连续性强且有解析微分的复杂函数近似,具有计算量少,学习效率高等优点。研究了GFCMAC接收域函数的映射方法、隶属度函数及其参数的选取规律和学习算法。结合强化学习,提出了一种基于GFCAMC的强化学习算法,讨论了其实现过程。应用于船舶航向控制的仿真结果表明,在有各种风浪干扰下,船舶航向跟踪快且操舵动作合理,适合船舶转向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68.
介绍了有线电视技术发展的过程,以及光缆有线电视的组成,传输方式.  相似文献   
169.
本文将信道化接收技术的性能与应用于电子对抗中的其它各种接收技术的性能加以比较,对实现信道化结构的各种技术手段和器件及近年来的发展水平作了详细的介绍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发展我国电子对抗中的信道化接收技术的两个主要方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0.
本文提出一套有效接收地震电磁信号的方案,并介绍根据这一方案研制的接收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