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综合类   134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文章阐述了探究性学习与实验及实验教学的关系,并以《植物有丝分裂实验》课为例,运用探究教学,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实验中创造性地发现给蚕豆根尖用沙黄染液染色2—5分钟最好,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初中学生自身特点,梳理探究性学习的流程,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评价,完善探究性学习教学的策略,探索培养初中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帝昌 《科技知识动漫》2007,(11X):53-53,109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教学,而探究性教学的核心要素是问题,什么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促进深度思考,建立起科学的概念,是我们学校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校本研究中,掌握学生的前概念,有利于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探究性教学基于学生的好奇心源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探究性教学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前概念。  相似文献   
14.
彭晖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9M):117-121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观照探究性阅读教学,并以此构建起三个层阶的阅读教学流程。即一级阅读:审美感知的理解阅读阶段;二级阅读:意义反思的阐释阅读阶段;三级阅读:意义融合的历史重建阅读阶段。这种教学流程不仅吸收了他人在阅读教学研究中获得的经验,还将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深层的历史视野中,帮助学生对文本的意义作更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陈钰年 《海峡科学》2008,(12):128-130
从准确把握价值引导、灵活调控教学过程、有效转变学习方式、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正确认识教学效果等方面分析如何促进新课程阅读教学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科学的教学改革其基本理念就是要重视探究学习,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让学生不仅知道知识的内容,还要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由过去的封闭式的"授-受"教学模式,转化为开放式的教学形式。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主要从探究性学习的环节和实践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7.
基于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继而提出了新的阅读策略--预设敏感化,并讨论了这一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最后探讨了实现预设敏感化策略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高校实验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高校实验教学作为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主动求知与实践参与,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实验教学,实验教师对学生实验课学习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把握好实验教师对学生实验课学习的“干预度”。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并实行“一纲多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同时在全国不同的实验区供九年级学生使用。文章就两版教科书在内容,体系,版面设计,探究性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对比,得出结论:两版教科书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思想,但就探究性而言,人教版的设计更为仔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弊端谈起,提出了课改新理念下的一种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的阅读教学模式:一、自主学习,圈点评注;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三、书面总结,心灵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