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8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24篇 |
教育与普及 | 1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现状及发展 | 21篇 |
综合类 | 9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圆形浸没射流冲击下有关压力梯度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圆形轴对称射流冲击下的轴向、径向压力梯度值进行了理论计算、就引射、局部换热系数径向分布峰值出现的位置及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计算结果与浸没射流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压力梯度的存在决定了浸滑射流的径向换热分布形状,而Re数只是控制其换热的强弱。 相似文献
62.
63.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565-572
针对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的岩土影响因素,对浅层岩土进行影响因素区域分布研究。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统计分析得到浅层岩土结构分布;应用Surfer模拟软件,对水位监测井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到潜水位深度分布;并选点进行多个岩土热响应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分析该区域的浅层岩土热物性参数分布规律,并得到其温度分布。影响因素分布规律显示,该区域各地貌单元浅层岩土结构有明显不同;潜水位埋深一般为5~25 m,但黄土塬潜水位较深,可达60 m;黄土塬区域的综合导热系数明显小于其他地貌区域;研究区域地下深20~120 m,平均温度分布值为16℃~18℃,温度梯度分布值为(1.5~3.9)×10-2℃/m。 相似文献
64.
含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含油制冷剂在6.34和2.50 mm换热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质量流率为200~400 kg/(m2.s),热流密度为3.2~14 kW/m2,蒸发温度为5°C,进口干度为0.1~0.8,干度变化0.1~0.2,平均油质量分数为0~0.05.定量分析了不同质量流率和干度时,润滑油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与大管径换热管相比,油的换热增强效果在小管径换热管内减弱甚至消失,在高干度和高油浓度区,油的存在使换热严重恶化.对于上述换热管,换热系数、油影响因子以及基于制冷剂物性的两相换热增强因子随油浓度的变化规律缺乏一致性.采用局部油浓度下的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性计算得到的两相换热增强因子能较好地反映润滑油对制冷剂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双蒸发器冷藏车制冷系统应用R404A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布参数法,对双蒸发器冷藏车制冷系统的空调侧和冷藏侧蒸发器建立了数字模型,开对新型混合制冷剂R404A在空调和冷藏2种工况下的换热和流动情况与R22和R134a进行了模拟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空调和冷藏工况范围内,R404A在两蒸发器中的换热量仅略小于R134a而明显高于R22,制冷剂侧压降虽然大于R22,但却比R134a小很多.在双蒸发器冷藏车制冷系统中,R404A表现出换热性能好、压降小的特点,兼有了R134a和R22的优点,并能够适用于比R134a更低的冷藏温度。 相似文献
66.
根据热流体力学原理和计算流体力学热焓-多孔介质方法,建立了包含铁水凝固相变的高炉炉缸三维稳态出铁数值计算模型.计算中采用等效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对炉缸、炉底的冷却条件进行了合理转化.结合实际高炉炉缸对其流场、温度场和渣皮形貌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给出了不同高炉容积利用系数和冷却条件下的炉缸铁水流动特征和结渣情况数据,可为现场操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7.
对水平微圆管内非共沸混合工质R32/R134a的流动沸腾压降进行了试验,同时可视化观察了微圆管出口处的气泡行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工况参数对微圆管内流动沸腾压降的影响,比较了微圆管、细圆管和常规管道内的两相流动压降特性.结果表明:微圆管内流动沸腾压降随质量干度和质量通量密度的增加而平稳增加.当热通量较低时,微圆管内压降增加幅度较小,但当热通量达到一定值时,微圆管内压降则以较大幅度升高.相同试验工况下微圆管内流动沸腾压降远大于常规管道.综合考虑流动压降和换热效果时,存在最佳通道结构使其换热经济性最好. 相似文献
68.
基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布雷顿循环中印刷电路板换热器(PCHE)的应用,对PCHE通道中的超临界换热进行了数值研究.阐述了热侧运行参数和冷侧运行参数对换热的影响机制.考察了热侧流体温度、流线和湍动能的分布情况.评价了热侧■流、壁面■流和通道综合换热系数,建立了热侧换热关联式.计算结果表明:热侧压力提高、热侧进口温度下降、冷侧进口温度减小,均导致热侧换热增强.局部高湍动能是强化换热的原因.提高热侧参数可使通道的■耗散性更小. 相似文献
69.
地源热泵被认为是种绿色节能的空调新技术,但在工程的应用中却存在大量失败的案例,原因是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未具体分析地源热泵节能的特定性,部分概念模糊不清.该文就地源热泵几点容易被忽视和误解的概念进行探讨,指出地源热泵在工程应用中应该注意的几点情况. 相似文献
70.
对回路型重力热管蒸发段中氧化铜-水纳米流体的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分别讨论了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wCuO,工作压力p等参数对沸腾换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母液中添加适当浓度的纳米颗粒可以同时强化沸腾换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工作压力对沸腾换热系数有显著影响,而对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十分微弱;热管蒸发段的临界热流密度随wCuO的增加而增加,在wCuO>1.0%后保持稳定;而沸腾换热系数也随wCuO的增加而增加,在wCuO>1.0%后反而逐渐降低.临界热流密度强化机理主要来自于纳米颗粒在加热表面形成的吸附层;而沸腾换热系数强化与吸附层和纳米流体自身物性变化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