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0篇
系统科学   44篇
丛书文集   95篇
教育与普及   4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76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氢键分子系统的二分量孤子偶模型中的非谐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氢键分子系统中二分量孤子模型为基础,采用直接微扰方法,研究了氢键系统中非谐相互作用下扭结孤子偶的运动特性,获得了3次方到4闪方非谐项古孤子偶的非对称解,计算了源于非谐项下孤子偶的能量,与实验观察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13.
从山西晋城小窑采掘现状入手,结合钻探制作煤全采、未采、半采三种模型的合成地震记录换层分析,分析其波形特征,标定了时间剖面上的采空区段与矿方实际采空区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程韬 《华东科技》2008,(1):35-39
按语 中外合资企业是我国引进外资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十年之前乃至更早,这被 认为是变相换得技术的敲门砖.我们的想法是,咱们不是技术不行吗?那就先把市场让出去一段时间,换来技术,学习并加以创新,然后开始对等竞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证了有单位元的,可消可换半群的单一分解性并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分米波电视四偶极板天线(圆形振子)进行了系统的计算,根据计算和实验结果对平板振子的导线网模型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导线网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法对圆形平板振子及由它组成的天线的阻抗、方向图和增益等特性进行了深入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7.
耳蜗的声感受是通过将大气压的微小波动转换成沿听神经传导的AP而实现的,HC在这-机-电换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二十年来,HC换能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取得许多重要突破,已在诸多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听觉机制的传统认识。本文从HC换能模型、IHC与OHC的功能差异以及耳蜗声分析主动机制等三方面对这一领域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偶应力两层流体通过带有柔和狭窄的刚圆管时的流动特性,导出了速度、流量、阻抗和壁面最大剪应力的解析式,考察了外围层粘度和厚度的效应,并作了数值计算;是对单层偶应力流体狭窄流动及两层牛顿流体(粘度不同)狭窄流动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使用“可磨式”人工热电偶进行的不同条件下的磨削温度测量试验研究了钢坯磨削工件表层温度,结果表明钢坯被磨削表层温度分布与热强呈三角形分布时的理论分析结果相同,表层峰值温度随磨削压力及磨削功率增大而提高,且随工件进给速度提高而略有降低,峰值温度还随磨削角度减小而提高,90°磨削的峰值温度比0°磨削要低250℃左右,砂轮种类也对峰值温度有重要影响,使用锆刚玉砂轮时磨削温度低于棕刚玉砂轮,试验结果表明高效钢坯磨削的磨削区温度远比普通磨削为高,可达1200℃左右,还从不同方面探讨了磨削高温对钢坯磨削的影响,认为尽管磨削高温有若干不利影响,但对高效钢坯磨削却是重要条件,上述讨论,从一个方面揭示了钢坯磨削机理,并验证了关于钢坯磨削温度的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钒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钒渣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含钒原料,其钙化提钒及锰化提钒工艺在钒的高效分离、尾渣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优势显著,但焙烧过程中钒酸钙和钒酸锰始终共存。两种钒酸盐的生成机理及钒与钙、锰反应能力的差异是两种提钒工艺的基本问题和共性问题,这对充实提钒基础理论和促进提钒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基于扩散偶研究方法,通过制备氧化钙–氧化钒和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并在不同时间恒温焙烧,比较研究了钙、锰与钒组元固相反应的界面扩散行为差异;阐明了钒酸钙和钒酸锰的生成机理;进一步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研究并计算了扩散产物和扩散系数随焙烧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时间的延长,氧化钙–氧化钒、二氧化锰–氧化钒两组扩散反应逐渐进行。氧化钙–氧化钒扩散偶中钙和钒的分布区域边界始终清晰。而对于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而言,随着恒温焙烧时间的延长,二氧化锰逐渐分解生成三氧化二锰,钒组元能扩散到三氧化二锰内部,但仅有部分钒与锰反应形成扩散产物层。氧化钙–氧化钒、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的界面反应产物分别是偏钒酸钙和偏钒酸锰。恒温焙烧16 h后,产物厚度分别为39.85和32.13 μm,且由于组元扩散反应能力的限制,两个扩散偶均达到反应平衡。相同恒温焙烧时间内,氧化钙–氧化钒扩散偶的扩散系数略高于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这说明钒与钙的扩散反应比钒与锰的扩散反应更易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