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滇西南拉祜族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云南拉祜族源于古氐羌系统,属于古羌遗裔之一[1]。这里的拉祜族能歌善舞,吹、拉、弹、唱样样备全。葫芦笙是这里拉祜族主要的传统吹奏乐器,它几乎伴随着男人们的一生。他们把葫芦笙作为传承文化、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拉祜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2.
任何形态的社会要想得以正常存在和发展,都需要社会控制来维护社会秩序。作为一个直接由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群,拉祜族苦聪人社会秩序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本文通过对苦聪人权威性社会组织和普遍行为规范变化的调查研究,从建立权威的社会组织和制定为苦聪人所认同的具有强制力行为规范出发,为处于社会巨变时期苦聪人社会秩序的建立提供路径,为苦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23.
泰国北部的拉祜族迁徙历史并不长,但对自己曾经的国家和故土的记忆却很模糊,他们主动"遗忘"了历史,并通过宗教故事杜撰了"没有国家"的集体意识。进入泰国定居后,在得到泰国公民证、获得泰国政府的福利和特殊支持后,新的国家观念又重新建立起来。对泰国拉祜族在迁徙中去国家认同和重建国家认同过程的分析,揭示了构建国家认同的四个要素:合法性、利益获得、权力表达和文化包容。  相似文献   
24.
博村存在的两种文化教育现象———传统文化生存教育和现代学校的文化教育的人类学视角解读和分析表明:目前博村存在着传统和现代两种教育方式的冲突,这种冲突和不和谐的关系限制了整个拉祜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导致教育的落后是多方面的,为改变这现状,需要突出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发展教育模式,构建出多元文化和谐互补的人文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5.
采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从人类学田野工作入手 ,对山区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原因进行了现象学分析 ,总结出影响山区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状况的主要原因 ,结合拉祜族山区的实际情况在介绍西方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的同时对其进行了中国本土化阐释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少数民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