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综合类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无砟轨道结构具有较多的优点,在我国西北高速铁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无砟轨道高程调节受其自身特性的限制,对沉降变形特别敏感,轨下基础的下沉严重影响了列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和行驶速度.对于高速铁路,基础沉降主要发生在路基区段和隧道区段,本论述针对隧道区段由于轨下基础沉降导致的无砟轨道结构整体的沉降和偏移,通过切割隧道仰...  相似文献   
12.
2020-06-17午后,在贺兰山东麓出现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宁夏中北部及内蒙古乌海市等地出现了雷电、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基于多普勒雷达资料、卫星云图、闪电定位仪监测数据及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地形对该次飑线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飑线过境期间,地面气象要素出现剧烈变化,并伴有明显的雷暴、闪电现象.飑线经过沙湖时,湖面蒸发水汽的垂直输送促进了飑线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在沙湖附近出现的最大降水中心、闪电强中心与降水中心吻合.在该过程前期,宁夏中北部及周边地区的大气层结不稳定,且午后的近地面辐射增温进一步加剧不稳定层结,当中高纬度冷空气沿脊东移南下时,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境内与暖气团交汇,诱发飑线形成.高低空对应的温压场不对称,系统配置呈现前倾结构,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的配置以及强的垂直风切变对该次飑线的生成与发展有利.贺兰山地形和沙湖水面对该次飑线系统起到增幅和能量补充作用.飑线系统在东移过程中,由于中低层气流受贺兰山脉地形抬升,垂直运动进一步增强,促进了飑线系统的发展.从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演变看,飑线系统翻山后得到明显加强;在东移经过沙湖时,又得到了湖面水汽和热能...  相似文献   
13.
传统建造工艺中,在结构大片完成预制后采用多台大型履带式起重机进行联机作业,将结构大片抬升到一定高度然后放置到大型平板运输车上以便进行运输作业,存在占用设备资源多、作业难度和风险大等诸多不利因素。本文中设计了同步抬升系统,分多次将结构大片同步抬升到适当高度,实现运输设备能方便进出,达到降低作业成本和难度,减少作业风险,同时实现节能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14.
陕西蓝田锡水洞哺乳动物群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锡水洞化石哺乳动物群的性质及其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后,通过对该时期古人类分布及活动的推断,确定出该动物群的时代为中更新世,进而推算出了第四纪中期以来秦岭大约抬升了110m。  相似文献   
15.
影响油藏保存的地质因素主要包括风化剥蚀、差异性抬升和断裂活动.构造油藏由于区域性整体抬升,导致盖层的风化剥蚀,降低了油气的封盖能力.地层油藏的储层和盖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倾斜后,相当于其上覆盖层厚度增大,相同的剥蚀量对地层油藏的破坏程度小于构造油藏.岩性透镜体和上倾尖灭油藏多为自生自储型岩性油藏,往往发育在较深的部位,四周被生油岩所包裹,受到构造抬升而遭受剥蚀的程度更弱.对隐蔽油藏而言,差异升降只是造成油藏产状的变化,其中的油气没有因为差异升降而受到破坏.对于构造油藏而言,油气藏形成后,由于差异升降区域倾斜,油气沿抬升了的溢出点外溢,容易造成油藏的破坏.断裂活动可破坏盖层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进而影响油藏的保存.当断裂作用只是在一个油藏内部发生,可以使得油气由下部油层向上散失,结果造成油气由一个油层分为多个油层含油.由于岩性油藏大多发育在构造活动较弱的部位,深大断裂一般不发育,断裂活动不会影响到隐蔽油藏的保存.因此,从总体上讲隐蔽油藏的保存条件优于构造油藏.  相似文献   
16.
渭河北迁与秦岭抬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测定陕西咸阳附近渭河 级阶地沉积剖面不同层位的年龄并推算出各主要层段的沉积速率后,表明自下而上沉积速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尤其是全新世阶段的更为明显,沉积速率变化趋势与秦岭及青藏高原隆升过程有准同步规律。结合在秦岭北侧观察到的具体沉积物北推的现象和全新世后期又恰是渭河北迁距离最大的事实,提出了渭河北迁的根本原因是秦岭的抬升。  相似文献   
17.
攀西地区早白垩世以来地壳抬升运动的裂变径迹年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扬于板块西缘攀枝花一西昌地区麻粒岩中锆石和磷灰石的裂变径迹(FT)年龄测定,首次研究和报道了该区中一新生代地壳的低温热历史和抬升运动过程,分析显示,锆石FT年龄为143.8—68.4Ma;磷灰石FT年龄为24.1—12.8Ma.磷灰石FT平均长度的变化范围在10.54—13.20μm.研究表明,攀西地区从早白垩世到白垩纪末期地壳抬升是十分缓慢的,抬升速率仅为46—51m/Ma;但从第三纪开始地壳抬升运动明显加快,抬升速率达208-391m/Ma.这可能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效应.  相似文献   
18.
西藏冈底斯带构造活动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袁万明  王世成  李胜荣  杨志强 《科学通报》2001,46(20):1739-1742
通过裂变径迹分析对冈底期带构造作用进行定量限制。15个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表明,冈底斯带曾经历两个构造活动期,其中南冈底期带约为37.2-18.5Ma和18.5-8Ma;中冈底斯带约为7.6-5.3Ma和5.3-0Ma,其特点是早期未发生明显的差异隆升,晚期为快速抬升期。但是,中、南冈底期带又有区别,其中查拉-甲错-日多断裂带与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类似,均有着重要控制作用。中、南冈底期带的抬升速率分别为70和180m/Ma;中冈底斯带快速抬升的起止时间均滞后于南冈底斯带。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差异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从南至北不同地区的差异抬升时期及抬升速率。方法利用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综合分析,研究盆地西缘的构造差异抬升。结果西缘北部汝箕沟地区中生代以来有两次较大的抬升时期,分别为晚白垩世和始新世,抬升速率分别为29.5 m/Ma和46.5 m/Ma。中部石沟驿地区抬升时期较早,为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抬升速率分别为40.0m/Ma和21.9 m/Ma。南部的差异抬升最为强烈,最早的抬升时期为晚侏罗世,在炭山地区表现明显;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南部地区发生整体抬升;中新世末期六盘山地区发生快速抬升。罗山、炭山地区相对抬升速率和后期抬升速率为46.3 m/Ma和25 m/Ma,六盘山地区则分别为22.5m/Ma和283.3 m/Ma。结论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最早的抬升时期为晚侏罗世,晚三叠世并没有抬升事件,故西部前陆盆地的形态始显现于晚侏罗世。西部的差异抬升导致了不同地区前陆盆地构造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观测、NCEP1°×1°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WRF模式,对低纬高原云南2008年"2.28"强对流进行成因诊断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复杂强对流在春季低温冷冻灾害和位势稳定背景下,由强垂直风切变、低层潮湿和足够水汽供应以及强抬升机制共同作用造成.过程中,强对流由强斜压不稳定释放诱发在低层湿舌附近;冰雹、雷雪上空-20 ℃温度层在450hPa层上少动, 0~-20 ℃温度梯度是冰雹大于雷雪的;降雹的饱和水汽团高度比雷雪高;垂直干位涡反映了对流层高层强位涡高值的强干冷西北气流向低层、低纬传送和中低层小位涡西南暖湿急流交汇特征.WRF模拟结果佐证了位势稳定条件下存在强垂直风切变会发生剧烈对流的事实,水平风、抬升凝结高度和最大对流有效位能等可为判断云南有无强对流及其种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