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401.
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制备钻井泥浆助剂腐植酸钾KHm的新工艺,该工艺改变传统方法,采用KOH与NaOH混合碱液代替KOH溶液,并通过改变KOH与NaOH混合液配比的方法,控制KHm中K^+的含量,从而达到降低KHm生产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402.
针对四川某卫生瓷厂注浆生产中的粘模和裂坯等工艺问题 ,采用正交实验对泥浆电解质种类和加入量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 ,水玻璃、碳酸钠和PC .67的最佳加入量分别为 0 .1 9% ,0 .0 5 % ,0 .0 0 3 % ;应用表明卫生陶瓷的成坯率提高了 2 0 %  相似文献   
403.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较其他类型的桩基础(沉管灌注桩)而言,其截面尺寸大,入土深,灌注水下混凝土量大,施工工序复杂。工艺要求高,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大。结合西固某住宅楼的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桩基础施工的实际情况,分析在施工中如何有效的质量控制,确保桩基的完整合格。  相似文献   
404.
以朗肯主动土压力理论及土拱效应为依据,结合某滑坡大截面抗滑桩护壁的设计,探讨了传统的构造配筋设计抗滑桩护壁不能适应截面大、桩长较长的抗滑桩.必须依据动态设计的理念,根据理论计算结合现场实际地层状况,对护壁的结构形式作出调整,以达到安全防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405.
406.
牛中念  王永 《河南科学》1997,15(1):40-43
以天然高分子物质及烯类单体为主要原料,配合自制的磺化剂、合成了新型泥浆降滤失效SCS-1,测试结果表明,SCS-1降滤失作用突出,并具有良好的抗温、抗污染性能。  相似文献   
407.
利用动态侵入测井响应识别低电阻油气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矿化度钻井液侵入是造成油气层低电阻的主要因素之一,泥浆浸泡时间愈长,测井结果对地层真值的偏离愈甚,测井解释难度越大.钻井泥浆侵入地层的动态测井模型是基于多相渗流理论、岩电关系和测井理论建立起来的,它为识别由于高矿化度泥浆侵入形成的低电阻油气层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介绍了根据按时间记录的电阻率测井响应,利用试错法对测井响应进行模拟计算,从而反推得到原状地层的真电阻率的方法.该方法为低电阻油气层的识别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08.
黄土地区两种成孔工艺钻孔灌注长桩承载力性状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旋挖钻孔灌注桩和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是近年来黄土地基中广泛使用的桩基形式。本文通过黄土地基中旋挖钻孔灌注长桩和泥浆护壁钻孔灌注长桩静栽荷试验和桩身应力的测试,分析了黄土地基中两种成孔工艺钻孔灌注长桩桩身轴力的传递规律、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探讨了两种成孔工艺对钻孔灌注长桩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9.
AMS^14C dating and grain-size analysis for Core DD2, located at the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derived mud off the Zhejiang-Fujian coasts in the inner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provide us a high-resolution grain-size distribution curve varying with depth and time. Data in the upper mud layer of Core DD2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9 abrupt grain-size increasing in recent 2000 years, with each corresponding very well with the low-temperature events in Chinese history, which might result from the periodical strengthening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including the first-revealed maximum temperature lowering event at around 990 a BP. At the same time, the finer grain size section in Core DD2 agrees well with the Sui-Tang Warming Period (600--1000 a AD) defined previously by Zhu Kezhen, during which the climate had a warm, cold and warm fluctuation, with a dominated cooling period of 750-850 a AD. The Little Ice Age (LIA) can also be identified in the core. It starts around 1450 a AD and was followed by a subsequent cooling events at 1510, 1670 and 1840 a AD. Timing of these cold events revealed here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verified owing to some current uncertainty of dating we us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410.
本文简要分析了泥浆中固相的含量、粒度组成及其分布特点,并在比较各种固控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水力旋流器是有效可靠、简便实用的固控手段;阐述了应用水力旋流器的设计依据和方法以及正确使用等问题;最后对水力旋流器设计作了示范举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