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1篇
教育与普及   5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一、产生原因 1.品种不适宜.夏季大白菜的包心期正处于高温阶段.生育期过长,不具备后期耐热、抗病等特性的品种,很难形成结球.  相似文献   
63.
本试验以吉林Ⅰ号肉用商品代雏鸡为试验对象,测定了A、B血型因子及甲状腺球蛋白浓度,并对它们与抗马立克病的关系做了研究。结果表明:A_(614)因子的雏鸡抗马立克病的能力较强.在高、低血浆甲状腺球蛋白浓度组间表现出一定差异,高血浆甲状腺球蛋白浓度组有一定抗马立克氏病能力。  相似文献   
64.
茄子是北方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但由于近年来茄子黄萎病、枯萎病等土传性病害发生较为普遍 ,对茄子的高产和稳产构成很大威胁 ,严重影响茄子的生产效益。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方法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 ,又没有高抗品种 ;然而利用嫁接 ,即把栽培的茄子嫁接到野生抗病强的砧木上 ,是预防和减轻茄子土传性病害比较理想的途径。本文主要针对茄子的嫁接栽培技术、嫁接栽培的意义及存在问题和嫁接对茄子的抗病性、生长发育、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等加以论述 ,旨在加快茄子嫁接栽培在我省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65.
<正>植物保护是保障农作物优质高产的极为重要的工作。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仅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粮食作物为10%、棉花20%、蔬菜30%、果树40%,我国华北地区棉铃虫已造成毁灭性的危害。 一、综合防治发展过程 植保工作者总是在寻找最好的防治手段。1888年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惊人的成功引起了对生物防治的的极大兴趣。此后,天敌的引种工作在生产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不理想。到了40年代初,发明了有机氯农药——滴滴涕、六六六。当时,认为有了这种杀虫效力高的农药,消灭害虫已为期不远了,有些昆虫收集  相似文献   
66.
67.
68.
利用性信息素防治杨大透翅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程 《定西科技》1989,(1):15-19
  相似文献   
69.
红蜘蛛是为害柑桔的主要害虫,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柑桔种植面积的扩大,农药供应比较紧张,而且缺乏良效的农药,原来常用的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等已产生严重的抗药性,而进口的尼索朗农药却价格昂贵,且在使用中,也常产生抗药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于1987年开始连续四年用尼索朗复方防治柑桔红蜘蛛取得较好的效果,非但提高了药效,而且降低了成本,同时又避免或延缓了红蜘蛛对尼索朗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0.
王太平  常华 《河南科技》2000,(11):18-19
东亚飞蝗是一个社会性害虫,是我国十年减灾内容之一。黄河流经我县60余公里,形成滩区面积10余万亩,成为东亚飞蝗适宜发生区。每年蝗虫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重发生年蝗虫密度高达760头/m2,因此,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人工防治,且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导致蝗虫越防越重。从1994年开始,我们实施“扣马蝗区综合治理”工作,使蝗虫密度由原来的17.3头/m2下降到0.5头/m2的防治标准以下,不再使用化学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 一、蝗虫生态区划分 通过大量实地勘查,根据植被、土质和地形地貌,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