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1篇
  免费   442篇
  国内免费   488篇
系统科学   359篇
丛书文集   678篇
教育与普及   4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90篇
现状及发展   82篇
综合类   13139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667篇
  2013年   638篇
  2012年   737篇
  2011年   848篇
  2010年   844篇
  2009年   941篇
  2008年   1020篇
  2007年   926篇
  2006年   689篇
  2005年   578篇
  2004年   495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461篇
  2000年   328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54篇
  1997年   244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具有触滑觉功能的肌电假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制了一种可以感知触滑觉的智能假手.传感器采用有机压电(PVDF)材料为敏感元件,在传感器外表面贴有点阵状结构的橡胶表皮.当假手接触到物体时,传感器产生一个阶跃响应;当物体滑动时,导致点阵状结构表皮振动,产生交变的滑动响应信号.这样传感器可以检测并判断出触觉和滑觉信号.这种利用交变压电信号来判断滑动的方法,简单易行,反馈实时性高.实验表明,安装有这种传感器的假手可以安全地握取易碎或者比较柔软的物体,克服了传统假手的弊端,提高了仿生性能.  相似文献   
962.
用二次曲面方法求解多机系统故障临界清除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多机系统故障临界切除时间的求解精度和保证确定的误差方向,该文在主导不稳定平衡点处利用空间二次曲面来近似局部稳定域边界,根据持续故障轨线与空间二次曲面的交点来确定系统的故障临界清除时间.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固定的误差方向和较高的计算精度,误差基本能控制在10%以内,能够对系统的故障严重程度进行排序.另外,在网络中发生故障时计算性能可能没有切平面方法好,这方面的理论根据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63.
调制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稳定平台控制原理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调制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稳定平台的控制原理进行了研究,设计了由上、下涡轮发电机、控制轴及电子仓组成的三环控制稳定平台。对稳定平台性能的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国内首创设计的发电机式稳定平台控制系统不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控性和可观性,而且当钻井参数在较大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系统仍然具有很好的跟踪特性、抑制扰动特性、随动稳定特性及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964.
通过Pt和Co羰基簇合物途径制备了碳载Pt—Co(Pt-Co/C)复合催化剂.其金属粒子的平均粒径小.相对结晶度很低.与商业化的E-TEK Pt/C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抗甲醇性能和电催化氧还原活性.  相似文献   
965.
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es, in situ Hf isotopes, U-Pb ages and trace elements of zircons in a banded granulite xenolith from Hannuoba basalt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nded granulite is a sample derived from the early lower crus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t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the petrogenesis of the xenolith with a single process. Abundant information on several processes, however, is contained in the granulite. These processes in-clude the addition of mantle material, crustal remelting, metamorphic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delamination of early lower crust. About 80% of zircons studied yield ages of 1842 ±40 Ma, except few ages of 3097-2824 Ma and 2489-2447 Ma. The zircons with ages older than 2447 Ma have high εHf (up to +18.3) and high Hf model age (2.5-2.6 Ga), indicating that the primitive materials of the granulite were derived mainly from a depleted mantle source in late Archean. Most εhf of the zircons with early Proterozoic U-Pb age vary around zero, but two have  相似文献   
966.
Salt-tolerant gene, CSRG1,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a kind of salt-tolerant mangroves, Avicennia marina, constructed the transgenic plasmid, pGAM189/CSRG1. CSRG1, GUS, Kmr and Hyg^r could be transferred into tobacco genome by the ameliorated leaf discs method of agro-bacterium-mediate transformation. Thirteen stable resistant lines were obtained when fifty transgenic explants were selected through 50 mg/L hygromycin and 150 mg/L kanamycin. Assessments of PCR amplification, Southern blot analysis and GUS 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at CSRG1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genome of the eleven transgenic lines (frequency of transformation was 22%). Northern bol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CSRG1 had expressed in transgenic lines. The assessments of salt-tolerant ability and photosyn-thetic rates indicated that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transgenic lines is 80%—90% and the transgenic lines could increase by 30%—40% in plant height, even when they were cultivated in MS medium containing 2% NaCl and the total seawater (salinity 24). It is supposed that the special physiologic metabolic pathway formed by the products of CSRG1 can really endow the tobacco plants with the high salt-tolerant ability, not only to Na^ stress, but also to the comprehensive stress of various ions.  相似文献   
967.
好氧生物降解中烷烃单体稳定同位素分馏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先芝  张干  陈繁忠  刘国卿 《科学通报》2004,49(24):2605-2611
通过气相色谱(GC-FID)监测了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石油降解菌GIM2.5和白腐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1767)对正十二烷、正十五烷、正十六烷、姥姣烷、正十八烷以及正二十四烷烃等石油及其制品的常见组分以及原油样品的降解. 用色谱-同位素质谱(GC-IRMS)分析了降解过程中烷烃及原油中正烷烃组分(C13 ~ C25)的单体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 结果发现, 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 上述烷烃的稳定碳 (δ 3C)、氢同位素(δ D)都较为稳定, 其同位素值变化基本上介于仪器的精确度以内, 尤其是nC16以上正烷烃. 烷烃化合物δ 13C和δ D的稳定性和特定性可用于追索表生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来源, 特别是当污染物风化严重, 常规的化学指纹技术难以明确判识时, 稳定同位素指纹(δ 13C和δ D)有望成为有效的环境污染源指示剂.  相似文献   
968.
稳定同位素在陆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相互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建柱  林光辉  黄建辉  韩兴国 《科学通报》2004,49(21):2141-2149
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作为一种天然的示踪物,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近年来,动物生态学家也开始将稳定同位素技术应用于动-植物相互关系研究中。动物同位素组成总是与其生活环境中植物同位素组成相一致,而且还反映了一段时间内(几小时到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动物所采食的所有食物同位素组成的综合特征;当动物栖息环境发生变化或动物迁移到一个新的生境中,动物组织同位素组成又会向新环境的同位素特征转变。这样,动物组织同位素组成能真实地反映一段时期内动物的食物来源、栖息环境、分布格局及其迁移活动等信息,是动物生存状况理想的指示者。而且,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上动物组织同位素组成还可以深入了解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等过程。此外,动物吸收利用营养过程中存在的同位素分馏效应,为研究动物食物网和群落结构提供了理想工具。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以连续地测出食物网和群落中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位置,从本质上揭示动物间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及其在整个生态系统物质平衡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从而使其成为动-植物相互关系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有效的研究工具。本文主要综述稳定同位素在动-植物相互关系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评价其应用上的优缺点,并进一步提出未来研究方  相似文献   
969.
在教材和教学中讲到原子相结合的原因时 ,应强调元素的原子倾向于能量最低 ,结构稳定 ,而不能仅用“八隅律”来解释。  相似文献   
970.
控制油气沿断层纵向运移的地质因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油气纵向分布特征,系统地总结了控制油气沿断层纵向运移的地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盖层、走滑性质、断岐的活动强度、油源的充足程度是油气纵向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而断面正应力、砂泥岩比值、排驱压力值等对油气的纵向聚集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但与纵向含油气层系的长短关系不大。并进一步阐述了断层活动与地震对油气纵向运移的影响。两者通常是伴生的,后者更有利于油气沿断层的垂向运移,规模也较大,而前者差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