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5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6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21.
针对具有月尺度的径流系列资料和同期的月或年尺度的供需水系列资料,或仅具有水资源规划中不同保证率(如50%、75%、90%、95%或97%等)的供需水资料2种常见的资料条件,给出抗旱能力定量计算的简化方法,并根据抗旱能力水平指数来水频率(保证率)关系曲线确定抗旱能力大小;提供了计算示例,可供进一步研究与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22.
许泽煌 《广东科技》2014,(12):155-156
福建省虽然地处亚热带气候,降水比较多,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干旱地区,而且大都是山区。所以,这些山区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尤其在春夏季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为了有效克服干旱地区的缺水、干旱等问题,应发展研究抗旱造林技术。结合闽清县的实际情况,研究了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及其成效。  相似文献   
123.
干旱是一世界性问题,也是甘肃、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在干旱逆境环境下要获得稳产、高产,需要提高作物自身抗旱能力及改善环境条件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研究证明,在干旱环境条件下,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无灌溉条件下,适期喷施抗旱药剂可提高作...  相似文献   
124.
洞庭湖治理及减灾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洞庭湖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及特征。(1)来水量大,泥沙淤积与围湖垦殖是洪水的主要原因;(2)洞庭湖洪水日趋频繁,灾害不断加剧,进一步探讨洞庭湖治理,减灾的主要对策,即洞庭湖流域内治理,减灾对策和江湖协调治理。  相似文献   
125.
多效唑处理对高粱植株抗旱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50mg.kg^-1和250mg.kg^-1多效唑处理二叶一心期的高粱幼苗,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植株根冠比,增加其渗透调节能力,降低单位时间内失水率,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强度,降低脯氨酸含量,减轻膜伤害程度,从而提高植株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26.
回顾长江水患的历史,反思’98长江特大洪灾。论述了治山与治水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科教兴林、科技治山的支撑作用,认为“林水结合,标本兼治”是防洪减灾、综合治理长江水患的必然选择。并结合长江流域林情、水情和环境特点,提出了保护、发展森林植被,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等防治水患、实现国土安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7.
1998年松嫩洪灾成因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中最北部的一条河流,流域面积546万km2,有南北两源,南源为第二松花江,河长959km,流域面积78km2;北源为嫩江,全长1370km,流域面积283km2。在三岔河汇合后称松花江,从黑龙江省西南部斜贯全省,在东北部同江县汇入黑龙江。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山脉的伊勒呼里山,自北向南穿过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地带,右岸为大兴安岭东坡,左岸是小兴安岭西南坡和松嫩平原。百年以前,这里分布着茂密的辽阔森林、草原和沼泽,百年的开发史使这里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基地和主要的重工业木…  相似文献   
128.
西宁市城市灾害与绿地减灾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城市化观测资料和研究文献,分析了西宁市城市化现状城市灾害,并从防灾减灾角度提出了绿地在城市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9.
雷电是自然大气中的超长距离的强放电过程,因其强大电流、炙热高温、猛烈冲击波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而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击毁建筑物、电子通信设备,造成计算机系统瘫痪,引起森林火灾,仓储、炼油厂、油田等燃烧甚至爆炸,也会严重威胁交通、航空航天、军事设施等方面的安全。雷电天气还经常伴有大风、冰雹、短时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发生,给农业带来很大影响,严重危害着人民生命财产和各行各业生产的安全。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影响人类活动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被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相似文献   
130.
对地震工程研究的一些新进展进行了评述,指出在北岭地震和阪神地震后地震工程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特征是更着重于多学科交叉,在各种组织之间进行合作研究以及在减轻城市地震灾害中应用高技术的研究.在最近10年,强地震动研究,特别是强震观测有了新的成果;结构控制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特别是隔震技术的工程应用有了新的发展;土工抗震、生命线工程抗震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试验设备的扩充和网络化成为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