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44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与抗性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生理机制和遗传机制,阐述了通过对植物病原菌抗药性负交互抗性和抗药性基因的利用,将植物病原菌抗药性基因用于生态防治因子,推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结合。  相似文献   
32.
栽培稻的紧穗野生稻抗褐飞虱主效基因的遗传定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野生稻资源是水稻育种中获取有利外源基因的一个主要来源。紧穗野生稻(Oryza eichingeri,2n=24,CC)原产于非洲,具有高抗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白叶枯病等多种有利性状。在紧穗野生稻与栽培稻(Oryza sativa,2n=24,AA)品种02428远缘杂交后代中,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和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 等分子标记,对栽培稻背景下外源遗传物质的存在进行了跟踪鉴定,并对来自紧穗野生稻的抗褐飞虱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紧穗野生稻的染色体片段已经易位到栽培稻中;抗褐飞虱性状由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位于第2染色体,在两个微卫星标记RM240和RM250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6.1和5.5cM,暂时定名为Bphl3(t)。该基因的发现和定位将有助于对水稻褐飞虱抗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33.
转基因与进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振华 《自然杂志》2001,23(3):177-180
采用转基因步骤 ,从遗传上改变个体的某一性状并观察它在存活、生长、生殖、防御或竞争能力上的相应变化 ,是突破常规方法的局限及揭示生物在进化历程中表型性状的形成与自身存活、生殖相适应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4.
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和我国各水稻产区的重要病害。该病由黄单胞水稻变种引起,由于病原菌变异频繁、发生规律复杂、地区间差异大,药剂防治效果不佳,从而水稻品种遗传改良是控制该病害的理想途径。然而,目前我国和亚洲的抗性品种携带的抗源主要是Xa4和Xa3基因,抗谱窄、抗性水平低,长期使用该单一抗源,使抗病品种丧失抗性,病原致病型发生变异,导致新致病菌株出现和扩散,引起病害大流行的危险。因而挖掘和利用新基因抗源就成为该病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35.
水稻高产创建是城固县农业部门主要项目之一,水稻如何高产,优选高产优质品种是关键。通过本实验可以为本地遴选优质高产品种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6.
2013年5月2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徐建飞博士应邀来我校作了《马铃薯晚疫病抗性研究》的学术报告.徐建飞,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员.2008年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农学博士学位,2001年~2002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做客座研究,现主要从事马铃薯抗病分子生物学和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相似文献   
37.
谢会杰 《科技信息》2009,(19):375-375
介绍了微卫星标记在水稻抗病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微卫星标记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推动该技术在抗病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38.
与SMV抗性基因Rsa连锁的一个共显性SCAR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RAPD标记转换为SCAR标记是更到更为可靠而有有标记的有效方法,应用集群分离体分析(BSA)方法,筛选了900个100个碱基随机引物,得到了2个与单显性大豆花叶病毒抗性基因Rsa连锁的显性RAPD标记OPAS-061800和OPW-05600,将与Rsa连锁距离较近的OPW-05660克隆并测定DNA序列,根据这个序列的两端设计了1对特异的寡聚核苷酸引物,用这对引物进行扩增,在抗感亲本间观察到  相似文献   
39.
不同龄级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抗性的探讨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从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成虫活体上分离用PDA平板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培养的松村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对不同龄级和不同生长势的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的接种试验表明,14年生以下和生长势旺盛的马尾松幼树抗松材线虫病;16年生以上和长势弱的马尾松中龄、成熟和过熟林树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较弱,并随树龄的增加和长势的减弱抗病能力减弱。对各龄级马尾松的化学内含物萜类和树脂酸的组成分析,长叶烯、α-烯和去氢枞酸的含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加,并与其抗性呈负相关;β-蒎烯、单萜和枞酸型树脂酸的含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减少,并与其抗性呈正相关。有相关性的化学内含物加入PDA灰葡萄孢平板培养基培养松材线虫,与接种试验有相同趋势,长叶烯和去氢枞酸加入量的增大有利于线虫繁殖;β-蒎烯、单萜和枞酸型树脂酸则相反,加入量增大(与树内量相近)线虫的繁殖量减少,说明含量高时对线虫的生存和繁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0.
在假单胞菌中有些株可以降解芳香类有机物,另一些株可以抗重金属.某些芳环化合物如苯酚等,及含汞的化合物都是可以造成环境污染的有毒物质.对假单胞菌降解水杨酸等芳香化合物的途径已有一些了解,但少有涉及代谢的调控问题.本文报道一株从化学工业污染区域新分离到的假单胞菌.这株菌不但可以降解水杨酸、苯甲酸及邻苯二酚,而且还能降解毒性较强的苯酚,并具有耐受一定浓度Hg~(2+)的能力,是一株有前途的去污染工程菌.对该菌降解混合芳香化合物的研究发现,邻苯二酚在这些芳香化合物降解代谢中是一个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