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3篇
综合类   88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德治国作为一种治国方略 ,意义重大。以德治国并不是对法治的否定或者轻视 ,也不是走向人治 ,而是主张法治与德治并举 ,在批判地继承古代德治的基础上 ,抓住重点 ,切实深入地在各领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技术发展与伦理秩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虑到在技术哲学中“技术负荷道德价值”命题较之“科学负荷道德价值”命题更易被人接受,主要集中讨论技术伦理问题。通过对既有文献的考察注意到当前技术哲学研究正在从一般技术批判转向技术伦理探索,认为现代技术发展目前面临着敬畏生命和生命牺牲、控制世界和世界失控、生活改善和环境破坏的伦理困境,最后提出了在公民、企业、政府和全球层次上构建技术伦理秩序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73.
韩非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君主独裁的思想,郭沫若称之为“君主本位”。(见郭沫若:《<韩非子>的批判》。)  相似文献   
74.
进入21世纪世界的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国与国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文化建设都将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中进行。因此科学的文化体系应建构在继承并发扬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要充分体现该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就要用符合时代特点的全新科学思想“三个代表”思想统领现代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5.
鲁迅在向中国的旧制度旧思想作彻底批判的同时,终其一生关注着妇女问题。鲁迅极力反对古代圣人的节烈观,并在众多作品中,痛斥节烈观的泯灭人性,呼吁让每个女性都生活在自然的天空中。  相似文献   
76.
从《偷自行车的人》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之作。它以洗尽铅华的简练情节,深刻的社会批判笔触,反映了战后意大利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77.
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它代表总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兴盛,与结构主义的衰落有者直接的关系。德里达的批判方法是从被批判者的理论内部找出其矛盾,找出瓦解自身的力量,让结构自行解构。他从否定社会、怀疑社会走向否定秩序、否定结构、否定既存的语言体系。这一对结构主义批判的胜利,体现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决定性转折。  相似文献   
78.
史铁生的《务虚笔记》悬置现实主义可信性、真实性、因果律、客观性等成规,从虚的一路写开去,从纷纭世事抽取带有普遍性的种种情境,并在相似重叠的情境之上生发出人生的激情与哲思,表现对人本困境的思考,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被符号化、风格化,而与内蕴的人性的真实合而为一,建立了具有开拓性的长篇小说的形式。  相似文献   
79.
1930年前后,贾平凹乡村题材小说创作转向真实地反映沉重的现实,具有鲜明的批判性。这是贾平凹创作的重要转折,这对他以后创作的格调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老子的社会批判思想是老子著名的无为主义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而老子作为一个自然主义者,他所反复阐述的"自然之道"无疑是其犀利的社会批判思想的内在灵魂和价值悬设.老子以"自然之道"深刻地批判和否定了社会现实及其政治的合法性基础,消解了全能主义的政治权威,创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独立的社会批判系统,为构建现代的民主政治和自由社会提供了可供启迪利用的丰富思想资源和固有的民族性基础.同时,对包括道家、儒家在内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未能导出真正的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主要原因、"内圣外王"之道的内在缺陷等都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