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47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508篇
系统科学   663篇
丛书文集   859篇
教育与普及   1092篇
理论与方法论   583篇
现状及发展   104篇
研究方法   4篇
综合类   21170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1199篇
  2013年   1105篇
  2012年   1355篇
  2011年   1569篇
  2010年   1626篇
  2009年   1782篇
  2008年   2137篇
  2007年   1969篇
  2006年   1558篇
  2005年   1304篇
  2004年   1085篇
  2003年   925篇
  2002年   779篇
  2001年   794篇
  2000年   575篇
  1999年   411篇
  1998年   309篇
  1997年   264篇
  1996年   238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科学的发展观对国家、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在微观的个人生活层面上,也同样需要培养科学的个人发展观,以协调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达到幸福的人生目的。  相似文献   
162.
徐海军 《科技信息》2008,(33):187-187
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探讨,并就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有效地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3.
城市空间在人们身边又似乎在身外,似乎密切又似乎遥远。当今社会城市公民对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具有诉求,对生存环境空间却放任自由,忽视环境影响力,人们在或好或坏的环境中思考、行走,人与环境构成无关的二重性,一方面是人群生存的有目的性和功利性,另一方面是丧失了对环境的欲求。各种污染进入人们的视野,可见的是资源的不可复原很难再生的消失,不可见的是什么呢?文章把这种"不可见"视为城市的一种景观,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4.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全年平均降雨量不足400mm,群众素有养羊的传统习惯,古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塞上美景。这里也是全国著名的能源富集区。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这里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降雨量也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65.
李普选  丁晓玲 《科技信息》2008,(11):243-243
通过对可持续发展对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的要求阐述,分析了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与传统建筑相比,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是优化室内外物理环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6.
《中国科技成果》2008,(11):55-55
哮喘是一种全球性的、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球约有1.6亿患者,由于气候环境、生活条件、职业等因素的不同,各地哮喘的患病率不一。哮喘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成人男女发病率大致相仿。据有关资料表日月,农村或较偏僻的地区,哮喘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工业发达的城市。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7.
以环境育诚的当代初中生诚信教育方法就是要营造有利于初中生诚信教育的文化心理氛围;为初中生诚信教育创造良好的信仰氛围;营造有利于初中生诚信教育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68.
我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突发性环境事件的高发态势仍将继续存在,我们在坚持预防为主的同时,必须坚持常备不懈,全面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9.
《苏南科技开发》2007,(6):30-30
今年太湖经历了一场环境危机,而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就是蓝藻肆虐形成的水华。蓝藻究竟是什么?蓝藻水华又有什么危害呢?  相似文献   
170.
论述了包装设计中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了自然材料所具有的优越性,探讨了自然材料在包装中的设计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