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8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10篇 |
教育与普及 | 4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2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3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秦祁生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2):117-118,127
歌唱声音前后走向的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其中,歌唱中歌唱者的主观感觉与客观效果是不一致的,歌唱时声音自我感觉应该是靠后的,而客观实际效果是靠前的,靠后是歌唱中的过程和意念,靠前是歌唱者最终的结果或效果。 相似文献
42.
43.
人体某些生理参数存在表征人体热感觉变化的可能性,为了探究不同室温环境中人体生理参数(皮肤温度、脑电)与热感觉变化之间的联系,本研究通过客观实验并结合人体主观问卷调查,分析了人体皮肤温度、脑电频谱功率在冷环境、中性环境、热环境下与热感觉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平均皮肤温度、额头温度与热感觉变化显著相关,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通过对脑电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能量分析,发现处在不同室温下人体的整体热感觉同δ频带 (0.5-4 Hz)以及α频带 (8-13 Hz)的频谱功率变化显著相关,与β频带 (13-30 Hz)的频谱功率变化中度相关。此外,人体在应对冷环境时δ、α、β频带的平均频谱功率变化更为显著,由冷环境过渡至中性环境单位TSV标度下的平均频谱功率变化幅度要高于热环境,在脑电频谱能量这一生理参数层面揭示了人体对冷环境更敏感。 相似文献
44.
45.
考察回避目标定向(掌握回避目标定向和成绩回避目标定向)与反馈寻求行为之间的关系, 以及角色冲突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40 名北京大学一年级的本科新生为研究对象, 这些新生在刚入学时报告了他们的回避目标定向, 间隔6 个月后, 报告了角色冲突的程度和反馈寻求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1) 掌握回避目标定向对反馈寻求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2) 角色冲突对反馈寻求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3) 角色冲突能够调节掌握回避目标定向与反馈寻求行为之间的关系, 具体表现为, 角色冲突程度越高, 掌握回避目标定向与反馈寻求行为的负相关关系越强。研究验证了回避目标定向的二因素模型, 对于新生入学适应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6.
寻求反馈行为是指个体有意识地花费一定程度的努力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以此判断行为正确和适当与否的过程。影响寻求反馈的因素概况起来主要有:动机因素、情境因素和个体差异变量。 相似文献
47.
基于消费者认知,结合感性工学之感觉量化法及投射心理学实验对服装品牌名称进行评估研究,通过设计实验方案、筛选实验材料及语意形容词组、设计实验界面与过程,对消费者进行了认知实验及数据分析,构建了服装品牌名称评估体系,并选取了拜丽德休闲服装品牌进行了个案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不同背景大专生的感觉寻求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感觉寻求量表对长春市某高校900名大专生进行调查。结果大专生感觉寻求水平高分检出率为21.4%。大一学生高于大二和大三,男生高于女生,理科生高于文科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有留守经历的学生高于无留守经历的学生;感觉寻求与性别、年级、专业、是否有留守经历、是否独生子女相关。结论大学生感觉寻求可受到性别、年级、留守经历、专业和是否独生子女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8名女子摔跤运动员快速减体重前后体成分和主观感觉等指标变化的研究,结果发现减体重可造成体成分的变化,快速减体重后水分丢失比较严重,而脂肪含量变化很小;主观感觉表现出口干舌燥,大部分运动员有饥饿感。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