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2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6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81.
毛泽东的诗词无论是单个的意象,还是整体的意境都具有动态美。其目的的为了描绘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化,从而展现革命者扭转乾坤、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抒发自我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豪情壮志。  相似文献   
982.
多年来,古代汉语教学中所认定和采用的感性认知手段过于偏狭,拘泥于古籍古文阅读一途。考察清人、近人的文言学习实际,本人以为古代汉语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将听背读写译观等多种手段充分运用于古代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983.
“十七年”小说婚恋叙事中,“第三者”意象发挥着政治意识形态赋予的功能:帮助完成显在主题的完满叙事,“第三者”意象的象征结构在此发挥了“助手”或“反助手”的潜在运作机制,帮助完成或反衬选择主体的最终抉择。人性化的叙述在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对抗中,也使得小说呈现叙事的完满或裂隙。  相似文献   
984.
潘群香 《科技信息》2007,(16):230-230
多年来的解剖和生理课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学生在接触到书本知识时,因其内容繁多、抽象、枯燥而难以接受。如何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而有趣味,笔者认为,应充分运用直感性教学手段,即充分运用各种图表、实物模型、电化教具或让学生直接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在看、听、触的过程中,丰富联想,主动探索,增强课堂教学的直感性和趣味性,教学效果大为提高。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直感性教学,本人有以下几方面浅见。  相似文献   
985.
意象装饰画视觉上的特殊性,导致了对其思想本体的认知的淡化,从而影响了对其艺术思想深层的有效读取.意象装饰画精神结构的形成,是人们对事物理性认识、感性表现的结果,欣赏意象装饰画应Ζ从了解其精神结构开始.而了解意象装饰画的精神结构,不但是我们思想上的进化,更是一种再创造.  相似文献   
986.
视觉文化驱动下的儿童美术经验与情感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美术经验生成和情感培养在于早期的感性体验。目前,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是家庭、学校、公共艺术机构缺乏有效的教育机能,另一方面是儿童面对错综复杂的视觉文化毫无辨别能力,要想对儿童的道德情感、认知意向和人格行为产生良好的影响,只有正确选择视觉文化、有效利用视觉文化资源拓展儿童美术教育视野,引领儿童建构丰富的美术经验和艺术情感。  相似文献   
987.
华胥梦与周公梦是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当中极富有影响力的审美意象,既是士人复杂心态的集合体又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士人心态,堪称中国古代审美文化永恒的主题.作为古代中国人政治审美倾向的反映,它们的形成与流传是古代士人积极入世的真实写照.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这两个梦意象早已经融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之中了.  相似文献   
988.
儒家仁学思想是杜甫一生的精神核心,它表征为诗人两大人生态度:生生不已的现实政治执着与人格独立的超现实政治追求,长安时期,干谒求仕的现实生活促使这两方面本身所包含的矛盾性因素突显出来,由此诗人运用两大类具有历史审美心理积演即具有比兴艺术历史的自然意象,通过这两大类意象的三种方式的对比运用,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苦心孤诣:对求仕的强裂向往与对人格不甘受抑的张扬,长安十年晚期特别是十年后兵戈起而计人在个人,家庭、国家三方面--传统文化士人设计的自我实实现道路--全面失落,使诗人产生了深刻的沉痛,由此,诗人以我观物,营造了两大类悲剧性自然意象来发泄自身的悲剧情感。  相似文献   
989.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