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8篇
系统科学   79篇
丛书文集   124篇
教育与普及   51篇
理论与方法论   75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28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雨由自然界的表象上升为艺术意象后,往往成为涂抹着诗人浓烈感情色彩的一种意象,这或许也就是荣格所说的包含着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原始意象吧。本文从雨给人带来的愁苦和欢乐两种不同情绪来分析古诗词中的雨这一意象。  相似文献   
62.
张利 《晋中学院学报》2006,23(1):16-19,24
研究意象组配及其原则,有助于还原意象本真,丰富创作本论,揭示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意象组配通常有三种方式:单象式、多象式和变形式,遵循着六条基本原则:“意”对“象”应有引领作用;“意”与“象”应有一个最佳象征切合点;组配的意象应有一定的延伸性;组配的意象应有一定的暗示性;组配的意象应有一定的独创性;组配的意象应有一定的复合美。  相似文献   
63.
本文对弱符号控制函数和弱符号控制数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完全图、完全二部图、圈、路等的弱符号控制数的性质.  相似文献   
64.
从审美符号的构成方式、审美符号的形式特征、审美符号的内容来源等三个方面论析了符号学文艺理论的包容性。指出审美符号作为一种有主体精神介入的动态存在,囊括了文学的范畴,促进了对文学本质的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65.
随着城市急剧扩展和更新改造的大规模进行,保持南京古都的传统特色,建设易于识别的特色城市,挖掘自身旅游资源的特点,保持城市意象特征的连续性,是南京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文章有两方面的数据来源: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游客对南京古都形象与特色认知情况的统计结果以及用最新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对南京253处文物保护单位的分类赋值结果.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旅游资源分类结果对比得出南京古都的城市意象和城市特色定位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6.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在诗歌中更是举足轻重。毛泽东诗词意象丰富,类型众多,分类只是就大体而言,很难一览无余。简言之,可按诗歌题材分类,可按意象的内容分类,还可按意象的表现功能分类,也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分类。意象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说等同于风格的特点,毛泽东在诗歌创作中极力寻找、提炼最能表现自己个性的载体,使之具有了强烈的主观象征色彩,使一切外物和诗人的精神气质结合得自然得体,并超过了意象自身的内涵与外延,具有新鲜之美。  相似文献   
67.
李芙蓉 《科技资讯》2006,(22):108-109
剖析王维山水田园诗作,探索其诗歌的审美特质,研究其禅宗思想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揭示王维诗歌意境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68.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商隐的爱情诗意境深邃,词语隽永,忽断忽续,或彼或此,具有一种朦胧美。李商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潦倒,生活中爱不得其所爱和得而复失,再加上他善于学习前人雕章琢句的典丽文风,这就形成了他爱情诗的特有的朦胧风格。本文对李商隐爱情诗歌的朦胧美从意象、词语、章法上进行了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69.
大历诗风的代表诗人刘长卿的诗中,带有浓重的凄清萧瑟的秋之色彩,他的诗集中带有“秋”字的诗有123首,占总数的25%。秋之意象所蕴含的意义十分丰富,或象征帝国衰微,或象征人生失意,或象征思亲怀乡等等。这既与时代背景有关,也与诗人的坎坷遭遇有关,也有唐诗自身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计算机系统仿真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门新型信息工程技术。它不仅将加速科学技术、工程设计的发展速度,而且促进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一种新型的认识工具。本文分三部分讨论了我对计算机系统仿真技术的哲学思考:对哲学视域中的计算机系统仿真技术的文化学追问、计算机系统仿真技术对认识论的深入发展、计算机系统仿真技术对现有思维方式变革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