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38篇
教育与普及   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18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意象的组合营造在影视广告中十分重要,以至于有观点认为,广告的创意本质就是意象的使用、连接、组合、跳跃的过程。影视广告中的创意实际是通过对声画元素有机组合来构造的,因此选用合适的表现元素和合理的表达方式能构筑出广告传播需要的情境意象,从而促进购买。  相似文献   
92.
意象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而意象之间的组合方式及对立关系又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即诗歌的张力。中英诗歌的意象张力体现在具体与抽象、客观与主观、时间与空间以及异质意象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93.
徐晓俊 《科技信息》2009,(31):I0211-I0212
课后反思可以在教学中有效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数控车削工艺与编程》学科教学中对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试从一节R参数编程课的教学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分析数控车削教学过程从而创建一种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94.
卞之琳先生一生致力于西方诗歌的翻译,其受西方诗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尤以西方象征主义诗歌为最。本文根据卞之琳自己的提供得线索以及张曼仪等老师的研究,着重选取法国象征主义派诗人波德莱尔为代表,结合波德莱尔与卞之琳二位具体诗作从微观上来探讨卞诗形成的西方渊源。  相似文献   
95.
辞章的四大要素为"情"、"理"、"景(物)"、"事",其中"情"与"理"为"意";"景(物)"与"事"为"象"。而"意"与"象"之所以能连结,甚至互动,自来虽先后有"比兴"与"移情"、"投射"之理论加以解释,却都不尽圆满;于是有"格式塔"心理学派"异质同构"说之出现。试着参酌这种学说,分别就辞章中意、象之连结或互动,先探讨其相关理论,再举几首古典诗词为例作说明,然后综合起来略作美学之诠释,以概见"异质同构"在辞章意象中的奥妙表现。  相似文献   
96.
浅议"粉骷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骷髅是中国历代不同文体作品中一个惯用的意象.将美貌的女性和象征死亡让人畏惧的骷髅相联系,反映了封建社会男性对女色的矛盾心理,它是综合儒释道三教思想的产物,是中国古人一种文化观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97.
以格式塔框架下意象个体之间的邻近性为理据,品读了李煜词作中存在的意象王国。并用异质同构说阐述了意象王国里意象个体的阶段性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98.
本文根据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针对篮球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的紧张心理状态,运用自我意象这一全新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何培养和充分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从杜甫诗歌中所使用的马与鹰这两种物象入手,简要分析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所运用的意象同诗人的创作思想、艺术手法以及创作环境等之间的联系。试图通过对杜诗中一些意象的解读,去弄清诗人的创作与时代、社会现实及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
高校课堂中存在的学生沉闷现象,日益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来自学生的沉闷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的课堂学习效果与质量,也因其对教师教学积极性的间接影响而限制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为此,如何扫除课堂沉闷,调动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就成为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