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38篇
教育与普及   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18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本文以探讨日语的生动性教学为出发点,将情景教学法,对话合作教学法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2.
教师语言的本质特征是对话性.这种"对话"是显性对话与隐性对话交织在一起交替进行的.教师语言本质特征表现为和谐性、主体性和生成性.  相似文献   
143.
意象往往是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寻找的具体象征意味的形象;诗以曲为美,那么,意象就显得举足轻重。本作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以意象为主题现身说法,意象之于诗歌的作用就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44.
魏晋时期著名诗人阮籍的《咏怀诗》呈现出巨大的模糊性与多义性,这和诗中众多的意象有着密切的关系。阮籍诗中最为突出的是自然意象、路途意象、飞鸟意象和时空意象。正因为意象的大量使用,使《咏怀诗》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5.
屈原的婚恋,是一个历来三缄其口和难以考证的话题。我们选择心理分析的视角,深入考察屈赋文本里的女神、美人、“坏女人”、女媭等原始意象,发现了诗人的“女性情结”,从而揭示了屈原爱情、婚姻的不幸,论证屈原的人格既有对理想社会执著追求与献身的崇高性,又有儿女情长和人情味的丰富性,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完整人格的屈原。  相似文献   
146.
20世纪末女性写作以其鲜明的个体话语方式通过与历史对话,探求女性"自我"生成的基点,揭穿隐蔽在现实背后的历史诡计.女性历史写作的多形态存在,确立了女性写作者与历史对话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7.
本文以月之原型意象及衍生意象对《红楼梦》从内容上进行解构,认为《红楼梦》的主旨是为全人类的母亲唱一曲赞歌,为封建末世的不幸女性唱一曲颂歌和悲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女性崇拜意识。有关小说内容的其他观点,都应在此之下,这是作者最主要的创作意图。又从月之运行规律对《红楼梦》的结构和情报进行了解构,认为小说仅写了月亮一月运行的四分之一周期,是用月亮的小循环推出社会和家族兴亡的大循环的,所以小说到八十回就是完整的,不存在所谓“遗稿”的“迷失”问题,高鹗续书恰恰是符合曹雪芹的愿意的。月之意象是解开《红楼梦》的一把钥匙,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48.
意象是汉代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审美范畴,王充较早提出这一概念。王弼探讨了意象的创造过程,将其看做是意和象的统一。“立象”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自然涉及艺术思维。“立象”的过程是比兴思维的过程,无论是选择物象还是心理创造都离不开比兴思维。在比兴思维的调和下,意象才能真正地发挥审美作用。“兴象”从基元上讲就是一种审美意象,但它不是普通的意象,而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具有刚健壮大情思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就是象外之象。  相似文献   
149.
象征主义文学意象派诗歌与中国诗歌意象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象征主义文学及其分支意象派诗歌的创作特点的阐述和对中国古代文学对于意与象阐释的分析 ,比较了中西方意象派诗歌的联系与不同  相似文献   
150.
文学文本是主体性的存在,具有潜在的对话性,它从多种层次和角度持续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文学文本的对话性是由它的载体、结构和内容这三个要素的对话性所决定的。文学文本的意义正是在与读者不断深入的对话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