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12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由刘明君教授等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建构》一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之最终成果,主要包括:构建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坐标,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综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立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曲折发展。多元文化冲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社会转型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和谐社会思想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多元文化冲突下和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的构建对策等问题,共21万多字。该著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我们党关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2.
意识形态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但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往往偏重于对文学的思想内容进行意识形态的分析而忽视了文学的自律性,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特里·伊格尔顿将意识形态理论运用于文学形式、文学生产的分析,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意识形态批评的新视界,是在新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3.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文学评论界对《简·爱》的阐释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时期为新文化运动到四十年代末;第二个时期为建国后至"文革"结束.两个阶段的阐释均随中国历史的变化而急剧变化.可以说,对这一作品的文学批评深受时局和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从新闻传播规律看,媒体对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和评论时,应始终如一地坚持客观和真实的原则而不能带任何偏见。然而,在具体的实战中,媒体偏见却经常发生,学界对此的批评大多集中在意识形态和“构饰”两方面。这种现象在标题制作中亦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75.
本文论述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渊源,理论框架和原则。批评话语分析的出发点是对语言和话语本质的重新认识:语言不是中立客观地再现真实的手段,语言和话语的有效建构,调节并控制知识,社会关系和机构。本文分析了话语、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通过语言实例从几个方面讨论了批评话语分析的语言机制和方法,并指出批评话语分析的意义和提高语言批评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6.
批评是教学管理中常用的方法,批评要研究批评的对象、时机、方式和批评的导向。针对集体错误批评要注意技巧性、直接性、导向性;而针对个人错误不仅需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对批评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个体的批评应该是真诚的、委婉的、全面地。  相似文献   
77.
所谓翻译批评,是指根据有关理论和观点对翻译思想、翻译活动和翻译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以提高翻译的整体素质、翻译的整体质量和读对译品的鉴赏能力,是翻译研究的组成部分。但如何使翻译批评具有其应有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因而达到翻译批评的目的,需要相应的理论作指导。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理论可以应用于翻译批评。本拟将语域学理论和翻译批评结合起来,从新的角度来诠释英国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语域学理论,把语域理论的三要素语旨、语场和语式置于语境中进行分析,旨在使翻译批评更理性化、更具客观性与公正性。  相似文献   
78.
世纪末中国文学病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宏观和俯瞰的视角,对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状况作了一次回观和审视.对文学发展中呈现出的诸钏病态提出了尖锐的、中肯的批评,如文学对“道”的放弃,文学家中缺乏“思想者”,文学创作对“底层”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注以及女性文学内质的退化弱化等等,并对其产生的恶果及原因作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指出文学家在面临危机与挑战时应有的姿态与选择,指出文学的生存发展除了受到社会外力的作用外,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79.
<乡村耕耘者:贺享雍研究>是在当今文艺批评缺席的现状下,对健康、正常的文艺批评的积极实践建构,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四川批评家较为良好的批评意识:对于批评对象的客观意识,对于作品的文本分析意识,以及对于作品的文化阐释意识.  相似文献   
80.
《三国演义》李评本的评语是把刘备、诸葛亮和曹操都作为奸雄来看待,显示出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政治家本质的认识比较深刻。重视人心、人才,要真情、诚信;反对扰民害民、嫉贤妒能、假道学,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人性的善恶,人品的高下。李评本对《三国演义》的不同解读在《三国演义》的接受史和晚明的思想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