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3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陈志敏 《科技信息》2009,(26):337-338
本文着重介绍了深圳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会议中心项目的方案设计,以此论述山地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应用。  相似文献   
502.
李楠  彭洁 《科技信息》2009,(23):160-160
超现实主义动画大多取材于现实和梦境,没有完整的情节,甚至对角色的种种怪异行为和片中出现的奇特符号不知所云,往往通过推拉镜头、光影深浅变化、影调变化以及眼睛的变形等多种表现手法共同实现由现实进入梦境、幻境的转变;连续的跳切、镜头的翻转,利用墙角强化调度的三维感,利用贴图式的人物从顶上移动玩弄维度游戏,造成怪异的维度混杂的印象。在很多时侯,动画中的超现实主义意境不是去看,去听,而是在体验。  相似文献   
503.
人工美与自然美一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因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504.
意境的解说,大体有“情景交融”、“典型形象”、“想象联想”、“情感氛围”四种代表性的观点。应把它们放在一个由许多美感要素构成的完整的美感活动的过程中考察,可以看清楚它们在这个美感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层面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505.
中国画对意境的重视与追求,经过千百年来历代画家的探索实践,已形成了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从传统理论来看,意境是中国画艺术的重要标志。如何形成意境与用笔墨表达出一种意境,却又离不开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技巧以及对艺术形式和一系列艺术规律与法则的掌握和运用。传统绘画中的创意与造境,创造性的想像可以随机生发,在造型方面不受固定景物的局限。因此形成了中国画表达意境的特殊方式,那就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相似文献   
506.
围绕意境蕴造、写形传神、中得心源三方面阐述了陶瓷山水画的艺术观点。  相似文献   
507.
本文论述了意境的历史溯源,内涵分析,层次结构,对现代设计思维的启发.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能够在设计中应用和表达意境.  相似文献   
508.
徐志摩以诗人的敏感捕捉到的异样感受,以画家般的眼睛观察到主观色彩,以音乐家般的耳朵听到的和谐的声响,以赤子般的心体会到的自然宇宙的生命律动,融汇在他的写景散文中,其中蕴涵的诗意犹如星光在字里行间闪烁,使读者在阅读时仿佛完成一次美的漫步。  相似文献   
509.
论意境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迪审美解悟是意境审美价值之一。结合诗词实例,从流连美景的意境,叙写情事的意境,直抒胸臆的意境三个方面阐述了意境启迪审美解悟的具体表现形式,指出意境启迪审美解悟是基于造境倾情抒发敏锐观察思考及欣赏与之共鸣互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510.
中西方文化渊源的不同,决定了中西绘画意境特征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在造型、线条、透视、笔墨、色彩等方面,各自形成一套独立的体系和审美观点。中华民族以佛、儒、道为精神指导,直抒心中逸气,善于用笔墨表达人格品味和意境,而西方则更注重崇拜自然,陶醉现实,以求真求美作为艺术的两大目标。所以在绘画意境特征的表达上各争其艳,相互融合,使中西美学达到更高的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