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2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213篇
系统科学   147篇
丛书文集   248篇
教育与普及   47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2篇
现状及发展   44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523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636篇
  2007年   422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981.
陕西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陕西省1961-2005年97个县市的逐月降水资料,从年际和年内2个方面分别对陕北、关中、陕南及全省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做了统计分析,并利用非参数Mann-Kendall方法对降水的变化趋势做r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降水量丰富,而陕北地区较少,全省降水呈现南多北少,并且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夏秋季节)的特点,特别是陕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6.3%.从资料研究町以看出,全省只有5个县的年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其中4个在陕南地区,其他92个县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陕北南部、关中和陕南西部的地区降水量每年平均减少3nltn以上,降幅最大.从季节降水来看,春秋季3大地区的降水都有减少的趋势,夏季除陕北地区有小幅度的下降外都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冬季都有小幅度的增加.从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角度来看,陕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土壤蓄集雨水,建立大型地下蓄水库以供城市用水;关中地区可以在黄土台塬区蓄存、下渗雨水,这将会对于台塬以下城市地下水水位恢复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陕南通过水源涵养地建设和蓄水水库修建,收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污染,保护水源.  相似文献   
982.
在模拟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的过程中,提出了按照驱动力差异将研究区划分成不同亚区后分别进行模拟的思路.首先将研究区划分成了4个亚区,并对分区的合理性进行了检验,然后采用空间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对于山地景观,因为局部地形影响以及水热条件组合的不同,LUCC驱动力表现出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山地LUCC预测时需要按照驱动力的差异将研究区划分成不同亚区后分别进行预测;2)4个亚区的演化趋势并不一致,说明在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今后的保育过程中应该针对具体区域具体分析,对不同亚区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3)研究区林地面积趋于减少,耕地面积趋于增加,因此,应严格执行保护区管理条例,加强林地管护.  相似文献   
983.
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我国进出口贸易经历了1994年汇率体制并轨至2001年加入WTO等重大事件,发生结构变化的可能性较大.本文构造断点内生的检验模型并通过仿真产生检验统计量的临界值,检验1981至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月度数据序列结构变化、讨论国际贸易环境和贸易政策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口序列并没有发现结构断点;出口额序列是分断趋势平稳的,比较集中的结构变化断点发生在2001年中期,其它断点分别发生在1994年2月、96年7月和97年11月;它们与相关的重大事件对应.结果说明我国出口贸易是由国际贸易环境决定的内生增长过程;而贸易政策对进口贸易有持续性影响,即进口贸易是外生增长过程.  相似文献   
984.
利用重尾分布类D∩L性质的刻画,得到了重尾分布类D∩L中负相伴重尾随机变量和(随机和与非随机和)的精确大偏差,而重尾分布类D∩L是严格包含C的,从而首次将现有的精确大偏差结果推广到更大的重尾分布子类上.  相似文献   
985.
针对常用的波形评价参数(normalized correlation coeffiient,NCC)和变化趋势参数来描述振荡波形畸变情况的不足,利用数字化测量中不同离散波形对应时刻的微分的比值越趋于1波形越相似的原理,提出并定义一种能微观描述波形畸变程度的变化细节参数,阐述了该参数的数学意义,并用信号的功率谱验证了其正确性.理论仿真研究表明:它能有效评价振荡波形衰减尾部的细节畸变情况,与NCC配合使用,并结合信噪比能更好地对局部放电信号去噪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86.
光照变化下的ASM人脸特征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光照变化下的ASM人脸特征定位方法.使用扩展局部二值模式算子(ELBP),所有标记点使用2D轮廓,引入Row ley人脸检测算子,自动定位人脸及眼睛位置.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变化下的ASM人脸特征定位方法对正面人脸左、右侧光照变化能取得更加精确的结果,更加鲁棒.  相似文献   
987.
江淮梅雨建立的年际变化及其前期强影响信号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淮梅雨建立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以及NOAA提供的全球射出长波辐射和扩展重建海温等资料研究了梅雨建立的年际变化及其前期强影响信号, 并探讨了该信号影响梅雨建立年际变化的可能机制. 结果表明, 前期中太平洋ENSO(CP-ENSO)事件是影响梅雨建立年际变化的强信号, 该信号具有较好的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和实用性. 当前期冬季2月和春季呈现CP-ENSO暖(冷)位相时, 梅雨建立最有可能偏晚(早). CP-ENSO主要是通过EAP(或JP)遥相关型影响梅雨建立, 其中位于热带西北太平洋的反气旋环流起着重要作用. CP-ENSO暖(冷)位相年, 热带暖湿气流向江淮流域输送偏晚(早), 赤道附近的中太平洋地区海温产生正(负)异常,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 使得西太平洋副高北跳和印度西南季风建立偏晚(早), 东亚上空大气环流由春到夏的季节性转换因而偏晚(早). 大气环流季节性转换和热带暖湿气流向江淮流域输送偏早(晚)是江淮梅雨建立偏早(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8.
徐刚  李心清  吕迎春  陈颖军  黄代宽 《科学通报》2009,54(17):2568-2573
低分子有机酸是大气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化学成分, 对酸雨的形成有重要的贡献. 西南地区是酸雨污染重灾区, 2006年4月到2007年4月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贵阳市和尚重镇大气降水中的7种低分子有机酸. 实验结果表明: 两地大气降水中, 甲酸、乙酸和草酸是最主要的有机酸, 贵阳市其雨量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4.24, 9.35和2.79 μmol/L, 而尚重镇则分别为4.95, 1.35和2.31 μmol/L. 尚重镇大气降水中低分子有机酸生长季节浓度高于非生长季节浓度, 说明植物或土壤的释放可能是尚重镇大气有机酸的主要来源; 与之相反, 贵阳市大气降水中有机酸非生长季节浓度高于生长季节浓度, 可能与该地区冬季降水次数少, 每次雨量小以及降水同时易伴随颗粒物沉降有关. 贵阳市有机酸对自由酸贡献分别为: 甲酸?7.9%, 乙酸?4.7%, 草酸?6.1%, 3种主要有机酸贡献了18.7%的自由酸; 尚重镇分别为: 甲酸?25.1%, 乙酸?7.5%, 草酸?25.5%, 有机酸对自由酸贡献为58.1%. 贵阳市降水中有机酸根占阴离子总和的1.7%~19.2%, 平均值为6.6%. 尚重镇降水中有机酸根对总阴离子的贡献为0.5%~92.2%, 平均贡献为13.2%. 由此可见, 低分子有机酸, 尤其是边远地区, 对大气降水酸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89.
北极研究,从梦想走向辉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走向南极和北极,是多少代中国人的两大梦想。1984年,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将走向南极的梦想变成现实,并延续成长达28年的美丽画卷。然而,虽然北极距离中国更近,但走向北极的梦想实现起来要困难得多,北极科学考察的起步整整晚了11年。今天中国的北极研究与南极研究一样,正在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990.
区域土地资源遥感监测与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南地区宁南、会东、巧家3个县为例,基于遥感技术,利用高分辨率SPOT卫星影像,提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多期土地利用数据,统计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并对土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有关政策,结合区域高程、坡度数据,对当地未来耕地资源状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