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7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王国维作为一个国学大师,其文化天杰的生命精神特质崇高而伟岸,从"知与情的悖反"、"深刻的忧郁"、"修‘天爵’的求索者"、"真"与"真理"的精神"掐架"和"先行到死,向死而生"四个方面进行深度探示,从而揭橥王国维在天才与自杀之间"死"之本真文化心质。  相似文献   
92.
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描写了主人公伊凡在与死亡面对面的对话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步觉醒,开始了对生活的思索和生命意义的追问,在参透了“向死存在”的实存状态的真理以后,终于从“沉沦”中解脱出来,并在领悟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对他人之爱的终极关怀中保持了生命的尊严,获得了精神的重生。  相似文献   
93.
《飞蛾之死》是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创作后期的一部作品,全文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通过对这一系列的对比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出文中所体现的"小生命"与"大生命"、小"我"与大"我"、死与生三个方面的对比和融合,进一步挖掘作者借助对飞蛾之死的描述赞美生命的强大以及坦然面对死亡的主题。  相似文献   
94.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杀夫》中的主要人物林市、陈江水和阿罔官进行深层的精神剖析,阐释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在其内心世界的彼此纠结中揭示林市的悲剧是源于群体和社会的悲剧。从而引起人们去思考怎样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机制才是完善的。  相似文献   
95.
无论在汉语还是在日语的对话过程中都避免用"死"这个字眼,这是两种语言的礼貌说法。在汉语和日语中,表达"死"的场合,代替"死"字用怎样的间接表达呢?二者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呢?文章首先对汉语和日语中表达"死"的间接表达进行考察,通过对比日语和汉语中"死"的间接表达的异同,来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死"的间接表达。  相似文献   
96.
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就已将火器运用到军事上。到明朝永乐七年(1414年)底,明廷创立了装备枪炮、专习火器的神机营,并在火器制造上严禁“不如法及尅落隐瞒匠料”。同时,明军在远征漠北中也采用过“神机铳居前,齐射,马队居后”的新战术。但这支世界上最早的火药化军队到明中叶后早已腐化不堪:官兵多视火器“但多一铁把,以备急时充铁棍之用”; 制造火器者“无一毫认真之心,不过卷成铁筒而已”。不过,在抗击北方蒙古骑兵和东南倭寇骚扰的战争中,明军一些将领还是认识了明军优势“莫先于火器”,“五兵之中,唯火最烈”和“中国长技,火器为最”的事实。  相似文献   
97.
从过渡语理论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杩囨浮璇寚鐨勬槸浜岃/澶栬瀛︿範杩囩▼涓?瀛︿範鑰呬娇鐢ㄧ殑浠嬩簬姣嶈鍜岀洰鐨勮涔嬮棿鐨勮瑷€浣撶郴,瀹冩棦鍏峰瀛︿範鑰呮瘝璇殑鐗瑰緛,涔熷甫鏈夌洰鐨勮鐨勭壒鐐?骞堕€愭笎鍚戠洰鐨勮闈犺繎.杩囨浮璇悊璁哄湪瀵煎悜涓婂疄鐜颁簡浠庝互鏁欏涓轰腑蹇冪殑瑙傜偣鍚戜互瀛︿範涓轰腑蹇冪殑瑙傜偣鐨勬牴鏈浆鍙?骞朵负澶у鑻辫绗簩璇惧爞寤鸿鎻愪緵涓€瀹氱殑鐞嗚鏍规嵁.  相似文献   
98.
作家论的突出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结果。历史性反思作家论则是解构主义者理论上宣布作家之死和实践中信息社会的新的创作形态所引发。古典时期,作家都被看作是话语权力的拥有者,乃是神的代言人、王权的服务者、道德之师;近古时期,则不再是政权的同仁。从一般“教导师”发展到“天才”,作家论就是天才论。十九世纪中后作家才从环境的现实产物到集体的代言工具再到话语系统的奴隶.一步步从权力神话和天才迷思的神性中泯然于众,甚至最后被隐喻性的宣布“死了”。让位给兼具自由、自主和自反等特性的符号的狂欢。  相似文献   
99.
通过实验得到在气相色谱热导池检测器上采用空气作为惰性物质测定其死时间tM,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它引入的误差随色谱柱温柱的升高而减小,其误差的对数与色谱柱温度的倒数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还随固定液极性的增加而减小;这些现象从理论上得到了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0.
许多人把《变形记》当成是文学里反应异化问题的典型.其实,卡夫卡的用意何止如此,那里有他别样的人生和别样的快乐.因为他是“非凡”的,所以他对快乐的理解也必然是与众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