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7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死核常出现在化学工程和燃烧等的反应扩散问题中,当吸附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分数次幂成正比时,介质中某处参加反应的物质密度可能为零(此处称为死核)。本文重点是给出一类反应扩散问题的死核的测度估计,同时讨论一个系统中放热系数对死核存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顾城的自杀给当时的中国文坛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文坛也因此沸腾起来,诗人死了,诗人的死却开始了一种文化奇观,他们的死从终点回归到了起点,诗人的诗也就开始繁荣了。对顾城作品的解读可以体会到他诗歌中充斥的死亡意识,他对个人的“自然哲学”的崇尚以及现实条件的紧逼是他自杀的原因。顾城的死令人惋惜,“顾城之死”现象这一奇观也理应引人重视。  相似文献   
63.
1993年,美国黑人女作家Toni Morrison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她发表了一段有关语言的演讲。从她的演讲中我领悟到语言可以是死的也可以是活的。也就是说语言掌握在每个人的手中,如果你能充分的利用语言那么语言就会活起来,如果你滥用语言,那么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就会死亡。本文作者将从历史、语言发展以及语言学的角度来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64.
随着福柯的大书《词与物》的问世,“人之死”似乎已成为一个风靡当今西方世界的口号。然而,语境中的“人之死”实际上有着独属于它自身的某种深刻的含义。这里的“人”指的并非抽象的作为人类的人类,而是特指由现代认识型所形构的人;这个古怪的命题当然也不是要陈词滥调地指明某个自然意义上的存在事实,而是表征出一个神话诗学性质的心灵期许。它是一个“通灵者”基于自己对现代世界的心灵排斥而“打赌”于未来的“诗的梦想”。  相似文献   
65.
《红楼梦》体现了人们的多元信仰文化,选择詈语作为视点切入《红楼梦》的民间信仰,可看出《红楼梦》的咒死詈语所包含的道教信仰、儒家思想信仰、佛教信仰。  相似文献   
66.
黄泽富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73-75,96
丁梅斯代尔、赫斯特伍德和威利.洛曼生活在美国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反映了美国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但是他们死亡的悲剧命运是相同的。在比较了他们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的个体性格基础上,近一步揭示了他们"死"的意义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67.
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他将文本和作品区别开来,作者的权威地位被否定,读者参与到文本的"编织"过程中,从而肯定了文本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系统。巴特提出了文本具有互文性,为后来互文进入接受理论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梦十夜》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备受关注的一部作品。作品由十个相对独立的梦境构成,包含了漱石对爱情、艺术、命运、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在第一夜中,作者以瑰丽的文采、奇妙的构思描述了一个神秘、犹如梦幻、匪夷所思的爱情故事,塑造了漱石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和他的理想爱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漱石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69.
罗小亦 《世界博览》2010,(21):84-84
肌肉男的黄金时代距现在也不过20来年,但回想起来却如同白垩纪。这些年好莱坞摸准了新时代的审美取向,孔武有力的大块头已沦为嘲笑的对象,他们似乎永远下盘不稳,一击便倒。  相似文献   
70.
“为什么不驶进星门?”L将军的问话直截了当。 “导引官,那扇门通往死亡。” “此话怎讲?” “在被解离成游离原子后,没有人能活下来。这一点,您承认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