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8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25篇 |
教育与普及 | 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2篇 |
综合类 | 11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77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97篇 |
2009年 | 95篇 |
2008年 | 106篇 |
2007年 | 95篇 |
2006年 | 72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献纲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2):68-71
《情爱画廊》和《作女》与张抗抗的其他作品一样,对人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人尤其是女性的精神世界进行着思索,这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理想的描绘中,却出现了偏颇:两性关系、地位严重失衡,理想失之于虚幻。 相似文献
2.
聂茂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5,30(6):74-76
在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的板块上,马原写下了亮丽的一笔。这主要不是依赖他作品的内容,更多的则是他那恶作剧般小说叙述的“陌生化”形式。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有意识地创作了“活页小说”,形成类似“元小说”的效果。但马原最终被读者抛弃与他最初被读者接受一样,都是因为“形式”,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张秀梅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24,(2):42-47
参与式纪录片的典型代表《浮生一日》开放地拥抱了专业团队与业余用户,这种合作制作的模式,植根于社交平台,映射了互联网2.0时代自我表达、参与创作、人人连结的社会特征,体现出一种“民众呈现,呈现民众”理念。该纪录片成功“破圈”的关键,在于采用了记录碎片化、叙事私人化、呈现社交化的叙事策略。它契合了互联网2.0时代“人人连结和连结人人”的社区精神与集体意识,是一个对影视、视频行业和普通用户双向赋能的过程,既是对民众个人智慧和经验的一次文化复兴,也是影视和视频行业在内容形式、叙事视角和传播互动上的一次重塑。 相似文献
4.
5.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5)
服饰话语是张爱玲小说中的常态化美学呈现,此类话语的叙事策略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比照、暗示等策略来指涉服饰话语的内隐意义,进而呈现人物性格和形象;二是运用聚焦、绾结等策略来融合种种服饰符号,使之成为小说时空构建的基质。诸此策略的运用使得服饰话语成为张爱玲小说中观照人物性格的道具与平台,和建构叙事时空的节点与纲纬。 相似文献
6.
7.
卡夫卡的代表作<城堡>,以惊人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梦幻与现实边缘上的"城堡世界".小说在叙事结构上,主要是利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进行叙述,回避主观声音,充分发挥人物聚焦作用,突出了城堡世界的梦幻色彩以及存在的不确定性,在叙事效果上获得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8.
老舍擅长抒写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大杂院的世态人情,从而实现对个体命运的关注,重新考量文化与人性。《柳家大院》正是老舍这种创作观的具体实现。空间即社会建构,从本体意义上看,柳家大院本身就是一个空间结构,空间与人在社会文化意义上的相互沟通实现了二者的结合。老舍通过柳家大院中人情是非的描写,运用空间化的叙事策略,借助一系列的符号群体,实现了一场普遍意义上的文化批判。从空间化的叙事策略着手,分析人物的符号学意义,对《柳家大院》进行重新解读,在考量其文学史意义上的思想价值的同时,深入发掘其文体意义,相信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丰富老舍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1):98-100
张承志的早期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以蒙古民歌为叙事线索,高扬为人民的创作原则:平民文化叙事中阐述额吉人格养成的内在传统文化、生活因素,以及外在的养子文化因素;草原文化叙事中解读草原由一个简单的自然地域环境扩展成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环境,成为一个文化指向;民俗文化叙事从民歌、下夜、托梦等传承性的民俗现象解析作品人物的人性以及这个民族的生存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杨晓云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6):8-10
《孔雀》以朴实无华的画面,板块复调结构的叙事,彰显了父母与儿女以及相互之间的情感,人的理想追求及对现实生活的顽强抗争。影片以第一人称叙事和客观视点,表现开放的内涵空间,糅合了交错复杂的情感、人性,探寻和审视了中国社会特定时期的文化现实的表征,各板块故事间极具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