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平顶山香山寺有"观音祖庭"之誉.蒋之奇<香山大菩萨传>详尽描述了中国民间观音应化故事,最终固化了外来佛教观音信仰的民间化和世俗化形象,反映了中国民间观音信仰体系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诗论家论杜诗风格,多以"沉郁顿挫"来概括,而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最能体现这一风格的代表作.情感深厚真实,大我之情一线贯穿,时而含蓄,时而直露,千回百转,意境郁,表现手法多姿多彩,这些特征使得该诗极尽"沉郁顿挫"之妙.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新亭对泣”故事塑造了直面国土沦丧而戚无奈的周?和中奋起的王导两个相辅相成的人物形象,蕴含着情哀婉的审美意蕴、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等文化基质,彰显了六朝缘物起情、以“兴”为美的创作取向,引发了后世无数文人的情感共振。“新亭对泣”史实被初唐史家接纳与记载后,逐渐被经典化,经历代文人直引、化用、反用等成为母题性质的文学事典,涵盖诗、词、赋、戏剧等多种审美性文体,更辐射至经部文献。在不同文化场域与政治语境下,文人联系自身,从情之美与家国情怀两个基本意涵中抽绎出兴亡之叹、隐遁情怀、愤之感、飘零之情、困窘之态等多重引申涵义,使“新亭对泣”术语成为一个丰富的语义场。探赜“新亭对泣”经典化历程,可明晰文学经典生成与建构的内在理路与外在契机,丰富人们对中华文化基因中以为美与忧患意识的具体认知,加深人们对审美文化共同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贾谊之不遇是由于他与文帝之间的君臣关系的相离相得及他与众臣之间的关系紧张,这只是浅表性因素,从深层次来讲,则是他的政治主张与当时社会总的统治思想相冲突,另一方面也是文人自身的局限性所致。  相似文献   
15.
田养病坊是唐代的慈善机构,其经历了贞观时的雏形,武后时的初创;玄宗时期的系统化;肃宗、武宗、宣宗时的网络化;懿宗时的法律化,最后随着社会的动荡而消亡。但是,田养病坊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评价南朝诗人江淹"诗骚之意居多"壮盛于齐"。"诗骚之意居多"是因为其诗歌常常抒发郁侘傺之情,"壮盛于齐"乃指其卓出群伦的壮健诗风。关于江淹如何营造壮健的诗风,笔者总结了五点规律。  相似文献   
17.
《窦娥冤》塑造了窦俄这一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奏响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歌。从人性美、壮美、雄奇美三个方面探讨窦娥形象的美感内质,不仅可以把握窦娥形象的本美,也可以认识其流变美。  相似文献   
18.
中医的情绪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日渐激烈的社会竞争,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生活催促着我们终日奔忙。为什么忙碌之后唯有疲惫?为什么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祖国医学与现代身心医学的大量研究证明:人的心理与人的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关系。人们的情绪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的生理功能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不良、消极的情绪如抑郁、焦虑、忧愁、伤、惊恐、怨恨、恐惧、愤怒、委屈、嫉妒等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引起人体机能系统的失调,其心理作用对身心健康的危害不亚于病菌与病毒,真可谓心灵的“菌毒”。反之,良好的、积极的情绪对…  相似文献   
19.
析八大山人之“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大山人生于明末清初,乃朱明宗臣,也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他的身世坎坷复杂,习性狷狂孤介。本文对八大山人的“狂”进行全面剖析、探讨和论证,认定八大山人的“狂”不是瘢狂,而是极度伤之时短暂失去控制的言行;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假装癫狂的言行,是爱憎情绪和创作情感表露的言行,是被常人误解的正常言行。  相似文献   
20.
王昭君的事迹,是唐人咏史诗集中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除题材的继承性之外,更主要的是王昭君这一形象在封建时代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她集、怨、壮诸多情感于一身,既能引发诗人们对怀才不遇的同感,也符合了他们偏爱怨主题的口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