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追问技术悲观主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问题的方式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技术悲观主义的表现;技术悲观主义产生的原因;技术悲观主义的合理价值。并就技术悲观主义的实质从认识论上作了阐释。文章最后指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和谐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2.
技术理性的人文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俊生  曾林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8):49-52,F004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的两面性也日益凸显出来。科学技术在为社会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灾祸。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对技术理性的过分宣扬而导致其人文缺失的结果,因此必须对技术理性进行人文反思。技术理性的人文关联为这种人文反思提供了前提,对技术理性人文缺失根源的分析为此种人文反思的决策提供了思路。况且,技术理性的人文反思,对我们正确认识曾在我国蔓延的“非典”,以及提倡“科教兴国”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来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3.
阐述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技术在社会中的形象的不同认识。从由于科技水平低下而使人们对自然敬畏,到科技的发达而使人们逐渐成为大自然的主人进而形成技术统治论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再到由于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面性而使人们对技术产生困惑,技术在人们的心目中也逐渐演变为斯芬克斯、宙斯、撒旦等形象,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技术的不同态度。对新时代,或当人类逐渐走向后现代社会的时候,应该如何看待技术的社会形象问题,从科技史与自然观的角度加以历史的梳理与分析,指出,现时代技术问题以及由于技术应用而出现的社会问题,还应该依靠技术自身的力量来解决,进而走向技术乐观主义。  相似文献   
24.
怎样看待环境悲观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环境悲观主义的基本观点、环境悲观主义的现实意义、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环境悲观主义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今天的环境哲学研究中关于环境问题的一些错误理解等.  相似文献   
25.
环境乐观主义:一种对环境悲观论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英洲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5):108-110,F0004
在未来学和环境保护领域内长期存在着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对峙的局面,但在实践中始终是环境悲观主义占主导地位,环境乐观主义则不被大多教人所重视或者接受。其实对环境过于乐观或许会使我们付出巨大代价。但对环境过于悲观也会使我们付出更高的代价。环境乐观主义提供给我们的观点和价值可以使我们辩证地、全面地看待环境问题。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中统筹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6.
康拉德的《黑暗的心》中体现出浓重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本文从作者的生平、科学的发展和信仰缺失三个方面探讨《黑暗的心》里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产生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27.
张鹏程  张艳莉 《科技信息》2007,(12):135-135
人类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对未来更加关注,一些专家、学者对未来作了相应预测,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悲观主义学派和以朱利安·林肯·西蒙等为代表的乐观主义学派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对未来作出截然相反的预测结论,从而引起人们的争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28.
叔本华既是意志哲学家,也是悲观主义哲学家。他关于人生哲学的问题带有很深的悲观主义色彩。他坚持认为,人生的本质是痛苦和无聊的;同时,他又如实地对这种痛苦、无聊的人生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脱方式。他在大多数问题上的看法尽管让人难以接受,但却是深刻而尖锐的,因此值得对其思想进行研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29.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跨世纪文学巨子,他的作品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也为英国小说中现代主义文学开拓了道路.<德伯家的苔丝>被公认为其杰出代表作之一,自问世即引起评论界广泛关注.文章试图从分析该作品中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色彩来理解和诠释此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30.
此文旨在分析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阐述叔本华关于人生本质是痛苦和无聊的观点以及这种悲观主义思想对后世哲学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