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78篇
教育与普及   3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0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503篇
  2011年   595篇
  2010年   652篇
  2009年   776篇
  2008年   712篇
  2007年   655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中国山水画,作为以祖国山川河流为主题的中国民族绘画,从早期的人物画衬景发展到独当一面的山水画科,在其间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拥有自己的特点及与其产生发展相适应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宋代山水,这一艺术形式的集大成者,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2.
《一个中国的以赛玛利》是伊顿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这部作品虚构中隐藏着真实,个案中折射着全部。本文拟通过对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自我放逐"和"社会放逐"的评述,探讨其中所蕴涵的放逐主题,并揭示造成男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极为真诚地表达了作者对华裔人所遭受的精神折磨的同情和理解,进而体现了包括作者本人在内的所有华裔人被流放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3.
艺术审美意境中具体而生动的“境”,在音乐教育中具有净心境、选奇境、创意境、设情境、置问境的教育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努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104.
南唐后主李煜与清代纳兰性德都擅长写愁恨词。可以说他们悲剧性的人生,以及对此共同的悲剧性体验,是他们愁恨词创作的生活基础,二人在词作内容、写作手法上既一脉相承,亦有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05.
杨载为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木亨]梓、揭傒斯并称为“元诗四大家”。本文仅对杨载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作些浅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6.
夏小玲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4):165-166,181
艺术类职业教育应当注意遵循艺术教育规律,防止和纠正片面的技巧化倾向和功利主义倾向;要在发展职业艺术教育的同时,推动大众艺术教育的发展,努力促进职业艺术教育与大众艺术教育的结合与互动.  相似文献   
107.
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华民族的精华,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体现了民族内涵与中华民族自身具有的艺术特色,其纹样造型、色彩表现与深厚的内韵在当今包装设计中被广为采用并赋予新的含义,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8.
20世纪以来,西方意识形态学说逐渐渗入中国文学理论,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形成深刻影响。人们在理解文学现象、建构文论体系、寻找话语方式的过程中不断从意识形态学说中获得启示,拓展了新的理论视域;但同时,也不断因为这种影响而形成偏向,甚至进入理论误区。文学与意识形态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意识形态”能否通过“审美”的限定而获得对文学本质的界定力量?将文学定位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学的历史状况和现实发展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无论它们是否在历史上出现过,甚至被讨论过,在21世纪初中国新的文化环境中,对它们进行探讨,其意义依然是十分重要而急迫的。因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化变,新的困惑与挑战不断产生。一方面,西方后现代主义和商业文化的浮泛正在使中国文学理论更多地离开它本应深深植根的中国现实,从而导致对中国文论传统和文学现象的进一步疏离。另一方面,理论方法的游移不定,话语方式的奥涩难解,阐述分析的疲软无力,这些十分明显的弊病的形成,又不能简单归结于文学理论所受到的外部影响。就其自身而言,经历了百年历史过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是否真正获得了作为理论的“自律性”与“自治性”,它在基本范畴的确定和本质问题的阐述中是否存在逻辑的不周圆,甚至逻辑的混乱,这是我们更加应该反思的。从这个起点出发,可以肯定地说,进一步考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问题,由此展开更为深入而广泛的关于文学理论问题的讨论,乃是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一种必要行为,它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不会停留在概念与范畴辨析本身,而会逐渐在文学理论的基本姿态、思维方式和学科理路等更为深刻的层面上显示出来。这里辑发的7篇文章,紧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多角度思考分析。我们的希望是,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回到文学理论建设的基本问题上来,使中国当代日渐繁复的文论状态,在严谨的心态与缜密的思维逻辑中获得更多的纯化与升华。(张永刚)  相似文献   
109.
洪晃 《上海信息化》2006,(10):48-49
随着创意、文化产业的星星之火势成燎原,创意园区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的大江南北。从北京的798艺术区,到上海的田子坊、m50、四行仓库……人们猜测着“艺术”与“产业”共生的未来将会是何种景象…… 聆听本身就是艺术与商业结合体的“名门痞女”、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EO洪晃诠释创意产业的真谛——你是否能从嬉笑怒骂、天马行空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丝“创意”的气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0.
指出科技期刊作为一种信息和知识的栽体,对现代科学研究中信息的传播和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版式设计却是形象的艺术语言;阐述了版式设计在科技期刊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恰当地运用版式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