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0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97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西方诗坛最有影响、最有争议的大诗人之一.他发起了意象派运动,他的意象经典小诗<在地铁车站>广为传诵,<诗章>是其里程碑式的现代派诗歌巨著.他谙熟古今,善于旁征博引,撷取各国文化之长为己所用,东方文化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诗歌理论在很多方面得益于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古诗和日本的俳句.  相似文献   
22.
三峡茶诗是中国茶诗的一部分,体现茶与文人的一种情结,在三峡茶、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三峡茶诗角度分析茶与文化名人的情结现象:一是三峡茶作为文化载体,其沃土之深厚,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二是文人善于捕捉茶中信息,以致触茶生情,以茶说事;三是茶诗多有寄托,故文人常知茶性通人性,以此抒发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情绪。  相似文献   
23.
24.
胡适、沈尹默、刘半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从事新诗创作并发表诗作的诗人,可称为“初期白话三诗人”。在中国现代新诗的草创期,“初期白话三诗人”的新诗理论和新诗创作都是很有探索意义的,对现代白话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5.
王昌龄的妇女诗主要描写了三种女性:宫女、贵族妇女、民间女子。宫女诗多表现望君幸临和羡艳受宠的情绪;贵族妇女诗概括了女子的现实命运;民间女子诗多表现自由、欢快的感受。场景描写、民歌艺术是王昌龄塑造妇女形象的主要手段。王昌龄大致以宫女诗寄寓个人情怀,以贵族妇女诗传达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以民间女子诗表现诗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6.
北宋诗人张耒,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其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这除了苏门这一艺术氛围的熏陶外,他还深受白居易所倡导的元和诗风的影响,继承了白居易“为时”“为事”而作的精神。由于张耒在创作上过于追求自然,艺术上难免流于草率,这使他的诗尽管在当时有轰动效应,却难以引起后人的瞩目。  相似文献   
27.
对宁波地区出口蔬菜20余种298个样品进行了农残监测,检测结果发现,有机磷检出阳性的比例为检测项次的3.2%;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的检测结果表明,直接判定为不合格的只有6个样品,占2.6%;BHC、DDT的检测结果均未超过国内外有关限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8.
发根农杆菌在植物细胞壁上受体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分离的烟草和元麦叶肉原生的南体及用植物细胞壁再生抑制剂处理的上述原质体分别与发根农杆菌共培养,未发现农杆菌的附着;随着原生质体壁再生时间的延长,农杆菌的附着率逐渐的增加;用植物细胞主要组分的水解酶和TritonX-100分别处理3日龄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后,进行随着菌数的放射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菌对经过胰蛋白酶和TritonX-100处理的细胞的附着率显著下降,TritonX-100提取液中含有糖蛋  相似文献   
29.
本文认为马君武是近代文人的一个光辉典范。他人品高尚,颇有一代宗师之风范;他个性显明,亦有诗人之光彩。  相似文献   
30.
从教育学的立场来说,朱熹“《诗》教”的核心目标在于“导性情之正”;实施的具体途径,则是根据诗歌的特点令受教育者在《诗经》的阅读和学习中感发志意,将正性情内化为自觉的言行规范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