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4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硅字的来历和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今天如还有人不识得硅字,必定是从不关心现代科技的,甚至是没有上过学的.硅是一种元素,在现代科技中硅及其化合物在新型材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半导体器材、光电转换组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光纤、硅橡胶、石英振子等高科技器材和设备的原料和玻璃、陶瓷、水泥等硅酸盐工业的原料.硅是地壳里除氧之外最丰富的元素,主要存在于地壳中,是多种岩石和泥沙的成分.按规定,现在硅字念作gui.  相似文献   
82.
长江流域水沙输移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通过对长江上、中、下游(以宜昌站、汉口站、大通站为代表)径流量和输沙量自1865~1985在记录的统计以及两者的相关分析,阐明了长江水沙输移的时空分布特征;径流量从上游向下游明显增加;输沙量洪季自上游向中游递减,下游较中游稍有增加但仍低于上游,枯季从上游向下游增加。这种分布特征受河道比降、河流类型、水流流速、沉积物粒径范围、降水的季节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83.
水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基础。大量的数据事实表明 ,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和华北地区 ,解决缺水问题已是当务之急。为此 ,一些专家学者围绕“水”提出了节水(如滴灌)、调水(如南水北调)甚至空中运水(如人工增雨)等好的建议。笔者认为 ,《科技导报》2000年第6期发表的《“借渭通黄” ,节水治淤》一文 ,确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所谓“借渭通黄”工程 ,主要是打通西秦岭构造对黄河水的阻挡 ,在黄河上游西倾山和鸟鼠山筑坝引黄河水入渭河 ,借渭河通道引黄河水由潼关进入黄河下游。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 ,结合黄河中上游引水固沙、小流域治理和…  相似文献   
84.
三峡蓄水后入库水沙条件发生新交化,基于实测资料采用输沙法计算库区细颗粒泥沙淤积量,2003~2012年库区总淤积量为14.37×108t,粒径小于0.016mm的细颗粒泥沙淤积量占比为60.7%.采用传统的一维水沙数学模型模拟粒径大于0.016mm的泥沙淤积量与实测值相符,而小于该粒径的泥沙淤积量明显偏小,此类细颗粒泥...  相似文献   
85.
抗磨砼的研究及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芙琳 《甘肃科技》2006,22(11):145-148
泄洪建筑物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工程安全和使枢纽发挥预期效益的关键性建筑物。因此解决好泄洪建筑物的安全泄洪、充分消能和减轻下游冲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工程而言,抗冲磨材料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结合现有的工程,针对抗磨砼的特点,选用合理的抗冲耐磨材料,可以提高泄水建筑物的可靠性,减少泄水建筑物的破坏,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行。同时收集了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坝的泄洪消能建筑物的混凝土设计及施工情况,以及水利水电工程中使用抗冲磨材料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相似文献   
86.
张爱 《甘肃科技》2006,22(3):32-34
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黄河一直水患不断,加之中上游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下游大量泥沙淤积,每年输入黄河泥沙达16亿吨,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道中,使黄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洪灾威胁一直是两岸人民的心腹之患。2003年国家决定投资830.6亿元全面启动淤地坝工程建设,但对利用路桥和在大支流上筑坝均未立项,深感不足。如果全国都利用路桥改修淤地坝,将很快减少江河泥沙和泥石流之害,淤出很多土地,且节省投资以数百亿计。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黄河入海口拉深河床,从而形成上游拦,下游冲,使黄河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7.
渤海湾西北湾顶处于粉沙质到淤泥质海岸过渡地带,泥沙运动复杂.根据三角架定点观测和水文测验资料,分析了不同水文条件下的含沙量变化特征,探讨了风浪掀沙模拟的关键处理方法.研究表明,研究海域泥沙运动与风浪关系密切,在小风天气下含沙量很小,六七级风以上天气条件下,且持续作用时,含沙量持续增大,较小风天气增幅达3~6倍左右;含沙量明显变化的临界波高约为0.5 m.从研究海域观测的底部边界层水流结构、剪切力等角度进行了波浪掀沙的水动力机制分析.基于泥沙扩散方程,提出了风浪条件下泥沙模拟的处理方法,包括含沙量层化效应、制约沉速、动床阻力、参考浓度等.与实测资料比较表明,提出的计算方法基本可模拟风浪过程引起的含沙量变化.该研究不仅为类似海域提供基本数据,而且给出了模拟计算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8.
六垛南闸闸下淤积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在滨海河口地区修建的挡潮闸在河口建闸后普遍存在的泥沙淤积问题,根据苏北灌溉总渠入海口六垛南闸等处的实测资料,分析该挡潮闸下潮汐引河通道冲淤特性,指出挡潮闸下引河的潮流特性、潮流挟沙特性及引河淤积的原因。认为对闸门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有效利用上游有限的泄水量和闸下落潮水流拖淤来防淤减淤是较为简便易行且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89.
针对泄水消能建筑物水底泥沙淤积、水体能见度差导致的水下检测难题,该文研究了一种适用于积淤水底、浑浊水质条件的清淤置换模块,并对其机构设计和检测效率进行分析。基于水底泥沙起动条件与淹没式水射流特性,运用Euler多相流模型对清淤置换模块进行水动力分析,并通过水沙两相流数值仿真和实物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该文验证了清淤置换模块中升降机构的必要性,得出置换检测壳体底部离沙高度为60 mm时,机器人清淤检测效率最高,可在1.56 s内将检测区域内厚度为100 mm的淤积泥沙清除90%,完成清淤-检测作业的总用时为9.56 s。清淤置换模块的推广应用可显著提升现有水下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和检测能力,推动水下检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0.
过渡区泥沙沉速公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精确的试验资料对几个泥沙沉速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窦国仁和沙玉清公式较符合实际,在理论上及因子处理上也较有根据,而我国水文测验规范所采用冈察洛夫公式则有系统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