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4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建立了工程爆破冲抛悬浮物潮对流扩散数值预测二维模型,并利用此模型预测了南海大亚湾马鞭洲原油码头场地平整(爆破填土)工程冲抛悬浮物对周围海域的影响,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2.
灌河口泥沙的环形水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3.
控制和减小丁坝下游回流影响的实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流动边界出现凸出障碍物会引起边界层分离,导致回流发展、流态恶化、泥沙淤积等一系列问题。作者在50cm宽的水槽中进行了系列实验,用丁坝模拟凸出障碍物,采用"吸、喷"水方法。这样可以改变障碍物周围的水流流态,缩小其尾流回流范围,大幅度减少回流淤积,效果十分明显。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了"吸、喷"流量大小与回流尺度减小和回流淤积减少的关系式。研究结果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本文分析了柳河泥沙成因以及提出了防治与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35.
泥沙颗粒聚集形成絮体是高浊度水混凝处理过程中的中心问题.采用单体凝聚模型在二维空间内对泥沙絮体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运用分形理论对模拟絮体进行了性质分析,得到了粘附概率、粘附位置、运动路径和颗粒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能够成功用于水中泥沙颗粒聚集过程的研究;准确控制一些试验研究中无法考察的影响参数,是对水中泥沙颗粒聚集过程研究技术的有效补充和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36.
非均匀沙隐暴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其起动矢量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回顾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有关非均匀沙隐暴作用的研究状况,阐述诸多研究成晨的局限性及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作者采用最新的矢量力学分析方法,探讨任意面上处于隐蔽和暴露状态的泥沙颗粒的受力关系,建立了更具一般性的非无效产沙起动流速矢量公式,文中又对不同方位床面上的泥沙起动公式进行有益的讲座,并对暴露状态下的一维公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7.
38.
刘树坤 《科学》1990,42(4):307-308,306
  相似文献   
39.
漂浮育苗不同基质对烤烟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不可再生资源草炭的开采,采用漂浮育苗方式,研究河砂、河泥沙、山沙和常规基质共4种基质对烤烟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河砂、河泥沙和常规基质出苗率都高于90%,螺旋根发生率小于2%;河砂、常规基质利于根系生长,烟苗一级侧根数、二级侧根数和根系体积表现最佳的为河砂基质;河泥沙和常规基质在播种40d后烟苗硝酸还原酶(NR)活性高于河砂和山沙基质;地上、地下部干鲜质量以常规基质和河砂基质较大;河砂和山沙基质烟苗根系活力较高.常规基质的烟苗素质优于其他3种,同时也表明河砂基质具有较好的烟苗素质,而河泥沙基质的烟苗素质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0.
基于分形理论构建泥沙颗粒的絮凝沉降模型,从三维角度动态模拟絮团在布朗运动、颗粒静电力和重力作用下的发育、沉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絮团形态与泥沙颗粒的表面电荷量有关,电荷量越大,絮团形态越开放;不同带电量泥沙颗粒的絮凝速度与沉降速度具有差异性,表面电荷量越大絮凝沉降速度越缓慢;泥沙颗粒的带电量对絮团平均粒径分布有显著影响,不同带电量下絮团达到最大直径所需时间不同.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了天然河流中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现象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